好的养殖模式带来好的收益,蛤蜊养殖模式是什么样的?
蛤蜊养殖抓苗子,播种后要及时检查苗木的分布情况,对分布过密、过稀或局部死亡的苗木应及时更换。蛤蜊养殖抓定植。经过6~7个月的培育,幼苗个体增大,食量增加,抗敌害能力增强,应将幼苗移至低潮区,加速其生长。
蛤蜊养殖要抓好防灾工作。在易受台风、洪水、酷暑、浮油等污染物影响的地区,应采取预防措施和救援措施。在台风来临前提前采收或转移到安全海域。洪水过后要及时清理覆盖面的泥沙,收集散落的蛤蜊,减少损失。(四)蛤蜊养殖要防敌害,培育期间要经常检查,及时清除危害严重的敌害。监测水温和水质,每天早晨(6:00)和中午(14:00)测量水温,观察水色。日常蓄水主要是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换水,池内PH值应控制在7-8之间,溶氧应达到4mg/L以上,水色应保持较为理想的黄绿色,透明度控制在20-40cm。蛤蜊养殖要定期采样和测量。
每半个月取一次样,测量和观察其生长情况。如发现密度过大或局部堆积的蛤蜊,应及时疏散和饲养。只要条件好,蛤蜊很少迁移。蛤蜊养殖的饵料管理。主要是培养池塘中的饵料生物量。早春时,用新鲜鱼虾浆喷洒全池,以增加池塘中的有机碎屑。夏秋季节晴天使用复合肥、有机肥水;深秋和冬季,全池使用豆浆投饵。
蛤蜊养殖病害的防控。每隔一个月用生石灰(10kg/亩)或二氧化氯(0.125kg/亩)等药物进行水质消毒防病。阻挡敌害、防止逃逸的王子一般高1.2米,埋在滩涂表面0.2米,但必须经常检查,发现倾倒或损坏要及时修补。每次排水后,应仔细检查滩面有无青蟹等敌害入侵,一旦发现,要及时清除敌害。养殖蛤蜊可防止肠道原生动物在海滩上生长。
蛤蜊养殖的时候要注意抓苗子,要及时的检查苗木的分布情况,幼苗个体增大,食量增加,抗凝害能力增强的时候,就可以把幼苗移到低潮区加速生长,而且也要注意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于蛤蜊幼苗养殖的影响,要做好防救援措施,还要注意避免蛤蜊密度过大,局部堆积,要及时的疏散,饲养蛤蜊。
主要是采用集中养殖的方式,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养殖场,然后也需要定期的更换水源,需要及时的喂养一些饲料,一定要选择一些营养比较全面的饲料,要不断的学习种植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效益。
养殖模式主要是以人工养殖模式为主,这样的养殖方式相对来说是比较靠谱的,而且能够让养殖的效果变得更好。
养殖模式是需要加强管理的,需要学习这方面的养殖技术,要保证养殖方面的技巧,还要经常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