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管理技术?
一、豆角管理技术?
水肥管理
1、浇提苗水
出苗后随着幼苗在不断地成长,在开花结荚以后,吸水的数量就会不断增加,再次是必须要保持土壤湿润。
2、控水壮苗
在开花结荚之前,应适当控水控肥,抑制植株营养生长,如果幼苗长势较弱,可薄施1~2次尿素或粪水。
3、防旱防涝
秋豆角生长旺盛期正是高温、干旱、暴雨季节,要注意水分协调,浇水或灌水最好在下午4点之后进行。
4、及时追肥
豆荚生长盛期,应再追一次磷肥,以减少落花落荚。结荚后期,若植株能继续生长,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侧枝萌发,促进翻花。
搭架引蔓
一般来说,在豆角的苗株长到大约30公分左右时或者豆角苗株开始伸蔓、甩蔓时,要及时搭架,然后选择晴天下午或上午把豆角的新蔓接引到架子上去,以便为豆角苗株生长和顺利开花结荚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环境。
整蔓控枝
1、当豆角苗到了开花的时候,离地面30厘米的侧芽全部摘除,靠近地部保留侧枝的花,不仅影响上部藤条的生长,靠近地面所结的豆角也容易被虫子咬啃,还容易滋生病害。要及时摘除底部的侧芽,有利于主蔓粗壮和茂盛。
2、主蔓长到满架时,把顶尖掐掉,当主蔓上发出的侧枝长到和枝蔓一样高度时,也把顶尖掐掉,这样反复不断地进行,阻止秧蔓乱爬乱长,以促进多开花、多结荚。
病虫害防治
豆角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蚜虫、螨虫、红蜘蛛、豆角螟、潜叶蝇、炭疽病、枯萎病、疫病、根腐病、灰霉病等病虫害。种植户应当注意加强田间巡查,在发现豆角有病虫害时,及时根据病虫害的类型选择针性的防治药物,及时打药防治。
二、牛蛙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1、蝌蚪管理:蝌蚪可以说是牛蛙的最初形态,而我们在管理蝌蚪的时候,一定要定期的做好巡查方面的工作,也要做好观察蝌蚪的活动情况与蝌蚪进食方面的情况,然后我们在做好一定的记录。也要做好控制养殖池水的温度以及深度,管理好水质方面的问题,还要保证水质比较干净清澈。做好蝌蚪的疾病预防工作。然后再加强饲料的管理,对于蝌蚪的异常情况我们也要及时的作出一些相应的措施。其中里面比较严重的那就是浮头,而浮头则又是代表着溶氧的不足或者是氧气方面过量,所以,我们也要及时的调整好养殖池当中的溶氧含量。
2、幼蛙管理:幼蛙可以说是蝌蚪成功蜕化成青蛙的一个基本模样,这个时候,幼蛙的身体是比较虚弱的,再加上它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如果出现管理不善的话,幼蛙就会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而在幼蛙时期的时候,饲料是可以选择投喂少量的一些肉食,比如说蚕蛹干和动物内脏等等,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投放量,千万不要投放的太多,如果幼蛙吃的太饱的话,是非常不利于营养的吸收与后期的一些消化。而幼蛙的生长则要控制好一定的温湿度,也要做好分类的一些措施,天敌与疾病的防治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但如果是要进行越冬的话,越冬管理可以说是一个首要的任务。
3、成蛙管理:随着幼蛙的一些生长,它们的体型慢慢的就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我们是需要根据成蛙的体型重量等来进行合理的调控养殖的密度,通常情况下,养殖密度大概是会在三十只/平方米左右的。而在到达成蛙期以后,牛蛙的生长能力是会出现加强,越来越有一些活力,而且它们的跳跃能力也会一步步的进行完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养殖池周围的一些防逃措施才行,然后去提高围墙的高度,防止出现成蛙会跳出养殖池的现象。成蛙的生长温度比较适应在二十五度左右,而在控制水温的同时,夏季的时候也要做好一定的遮阳遮阴的工作,防止出现阳光会直射在牛蛙的皮肤上面,从而会出现灼伤。成蛙在达到产卵期的时间可以说是与天气的变化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会在二十二度以及以上的晴天的时候,是会在早上开始进行产卵的。
4、亲蛙管理:成蛙当中可以选择生长能力强的来作为繁殖留种的蛙,而这种蛙也就是亲蛙,再加上亲蛙一般情况下,体型比较大,重量也会比较高。并且亲蛙的繁殖生长也是非常需要一些空间的,所以,亲蛙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每平米的数量是千万不要超过两只。
三、短豆角管理技术?
一、播种和育苗
在播种首先是种子精选的的条件是能保证苗全、苗壮的关键。豆角一般是使用的高温消毒籽的播种,大都是用直播的方法播种,如果在大棚内则是育苗得移栽法,这样能有效保护苗的根部不会被损伤。在育苗期要看一下前茬的蔬菜拔秧期来判断,苗龄基本是20到30天左右,一般就是在冬至的前后开始育苗了。
二、间苗定苗
合理的进行密植是豆角能高产的主要,如果出苗率不是太好的时候,一定注意及时的查苗和补缺。豆角的间苗和定苗大多是在出苗之后的3到5天左右,这样能以减少一些断根,还可以提高移苗的成活。
三、整枝和引蔓
一般是在幼苗长在35到45厘米这样就要搭架引蔓了,一般是搭人字形的架子。引蔓时间需要是在晴天十点之后,这样能减少断蔓的情况。豆角是靠主蔓的结荚,主蔓的第一花序下方的侧枝给予修剪,能加强主蔓的花序数量和结荚的数量,还可以提高豆角产量。
四、合理的施肥
豆角是不耐肥的,施氮肥多了就会徒长,豆角适应的是磷钾肥还有调配好氮肥的使用,还有加施磷和钾肥,能预防豆角徒长、还可以提高产量。
①施足一定的基肥:尽可能的多用些农家肥以及是复合肥加上过磷酸钙的混合使用。
②轻施在提苗期的肥:豆角一般在开花和结荚前需用的肥稍少,一般是在出苗后的4到7天里,每亩要用淡粪的尿水一次,这样能使幼苗快速成长,在开花结荚前使用粪尿水一次。
③施结荚期的肥:豆角的开花结荚期磷钾肥需求较多,一般是开花的4到7天里所用复合肥、过磷酸钙、钾肥,这样能帮助开花结荚。在豆荚生长旺盛期,最好是再给予复合肥一次。盛荚期以后,可以看植株的生长,使用人粪尿水,促进翻花,适当的延长采收期。
五、水分的管理
豆角整个的生长期间对水分的需求要逐步增加,在幼苗期用水是最少,如果畦面积水就会烂根以及是死苗的情况,在开花结荚后,用水就会多,适当的要保持土壤的湿润。
六、适时的采收
豆角的开花结荚时间是较短,一般幼荚在生长的10到12天左右就能收获,采收就是看豆角的饱满、种子是刚刚显露就可以。如果采收的太早,就会让产量降低了,如果是采收的太迟了,就会豆荚纤维化,使得品质下降了。
四、填鸭养殖技术和管理?
1、开填以前,最好将转入的中鸭按体重大小、体质强弱分群,若能再按公母分群,那就更好,因为公鸭生长一般比母鸭快。分群后,填食时可按个体大小、性别分别掌握填食獻,从而获得较好的肥育整齐度。
2、中鸭转到填鸭含后,为了保证填鸭表观质量,应将其脚趾甲剪去,以免互相抓伤,影响屠体的等级。
3、填鸭用的饲料,应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水平,代谢能可达2900-3000千卡/公斤,而粗蛋白质在14-15%以下即可,有的甚至可降低到12%,这样有利于快速提高体重和积聚一定量的肌间脂肪。
五、白鸽养殖技术和管理?
1、养殖场地
鸽舍所在地应当保持安静,拥有良好的通风性,鸽舍的温度控制在27-32℃较为适宜,湿度控制在55-60%较为适宜。
2、饲养
(1)雏鸽:人工哺育时,将饲料用开水调成糊状,用注射胶管灌喂。饲料配方为玉米40%、小麦20%、麦麸10%、豌豆20%、奶粉5%、酵母粉5%,以及适量的蛋氨酸、赖氨酸、维生素、食盐、矿物质等。
(2)童鸽(1-2月龄):日喂食量为鸽子体重5%,饲料配方为豆类30%、能量类饲料70%。每天喂食3-4次,并且喂食时间应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更改,喂食时饲料做成小颗粒的,如果饲料较硬,用水浸泡后晾干再喂食。
(3)青年鸽(3-4月龄):每天喂食2-3次,饲料配方为豆类20%、能量类饲料80%。
(4)成熟期鸽子(5-6月龄):每天喂食2次,饲料配方为豆类30%、能量类饲料70%。
(5)成年鸽子:每天喂食35-40g左右的饲料,上午喂食日粮量的三分之一,下午喂食日粮量的三分之二。
3、管理
(1)鸽子是一种十分爱干净的动物,所以需要每天及时打扫鸽舍的卫生,夏秋季节,每周至少水浴两次,冬天每周水浴一次。
(2)鸽子成年后,每天需要饮用30-60ml的水。
(3)保健砂配方:黄泥30%、细砂25%、贝壳粉15%、骨粉10%、旧石膏5%、熟石灰5%、木炭末5%、食盐5%。
二、鸽舍如何建造
1、墙壁使用砖木进行搭建,坐北朝南,向阳面的门窗尽量开大一点,在窗外需要安装铁丝网或窗纱。
2、鸽舍剪成单列式的平方,每幢长12-18m,宽5m,然后将里面分隔成12-18平米的小隔间。
3、在鸽舍内,前窗较低,后墙在距离地面40cm处开两个地窗;屋顶前面高210cm,后高150-180cm,同时屋顶下添加顶棚。
4、鸽舍前面留有1m宽的通道,然后在通道前建设一条宽30cm,深5cm的排水沟。
5、鸽舍前建个运动场(面积为鸽舍的1.5-2倍左右),然后在运动场周围砌50-70cm高的围墙,上面用铁丝网围住,同时可以在运动场内种植一些树木,并在三分之一的地面上铺上新鲜的砂石。
6、鸽舍前面搭建栖架,供鸽子休息,靠近鸽舍的后侧搭建3-4层鸽巢(高30cm,长50cm,宽50cm)。
7、鸽舍内铺上沙土,运动场内放置保健砂钵、洗澡盆、饮水器。
六、牛羊养殖技术和管理?
饮食
牛饲料的质量更好。任何脏的、泥泞的和发霉的饲料都不应该喂牛以预防疾病。一般来说,奶牛一天吃三次,早、中、晚。冬天,夜晚长,白天短,晚上应该再喂一次。
饮水
牛需要足够的水来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饮水不足的奶牛皮毛粗糙,食欲不振,粪便干燥。牛每天喝30 ~ 40公斤的水。一般来说,奶牛每天被允许自由饮用3-4次,直到它们喝得足够多。
卫生,保持牛体清洁
牛喜欢躺下休息。如果牛棚肮脏、潮湿、拥挤、通风不良,会影响奶牛的健康,降低其抗病能力。
七、露地豆角管理技术?
露地豆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蔬菜,以下是露地豆角的管理技术:
1. 土壤选择:露地豆角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种植前可以进行耕翻,加入适量的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土壤肥力。
2. 播种时间:露地豆角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进行播种,当气温达到15℃左右时适宜播种。秋季也可以进行播种,约在7月中旬至8月初。
3. 控制病虫害:露地豆角易受到蚜虫、飞虱、叶蝉等害虫和炭疽病、霜霉病等病害的侵袭。需要定期喷洒农药,注意防治病虫害。
4. 控制茎蔓生长:露地豆角茎蔓生长势较强,需要适时修剪,控制其生长,避免过度生长影响豆荚的产量和品质。
5. 合理浇水:露地豆角需要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过度浇水会导致根部缺氧和根腐,影响豆荚的产量和品质。
6. 支架管理:露地豆角需要进行支架管理,可以采用竹杆等材料搭建支架,将豆荚扶起来便于采摘和保护。
以上是露地豆角的管理技术,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
八、地豆角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豆角又叫豇豆,种植地块十分广泛,一年四季都能上市,所以市场种植前景非常不错。下面和大家分享下豆荚摘不败的种植管理技术和豆角长期保险储存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豆角的四个生育期有哪些特点?
豆角的整个生育期可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花荚期四个阶段。
1、发芽期:播种后在25-30度的环境下3-4天种子即可发芽,在14-25度的环境下则需要7-10天才能发芽,此时期浇水过多容易发生烂种。
2、幼苗期:该生育期周长一般为15-20天(1对真叶展开到7-8片复叶),此阶段容易受低温阴雨天气发生根腐或死棵,同时还应当预防高温猝倒。
3、抽蔓期:该生育期周长一般为10-15天(7-8片复叶到现蕾),此阶段主蔓快速生长、侧蔓萌发、根瘤菌形成;高温或低温或光照不良,会造成植株主蔓瘦弱、侧蔓萌发迟缓、根系发育不良、根瘤菌形成少和活动差,应当注意预防。
4、花荚期:该生育期周长一般为50-60天(现蕾到采收),现蕾开花需要5-7天,开花到采收则需要8-13天。此时期植株开花、结荚与茎叶继续生长、根系继续发育、根瘤菌继续形成同步进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存在,一方面对水肥营养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需加强田间管理能够增加产量、防治早衰。
二、影响豆角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1、土壤因素
豆角具有很好的生长适应性,对土壤的要求不高,2年内未种过豆类作物地、排水便利地势较高地、土层肥厚土壤疏松地,都适合豆角的种植生长,其中以通透性较好的砂质土壤为最佳。但不应当在酸性强、黏性重、易积水、连年重茬的地块上种植,容易导致豆角根系发育不良,根瘤菌形成难、活动弱,病虫害发病率高,容易出现落花落荚甚至烂根死棵现象。如果是重茬地,最好能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轮茬倒作。
2、光照因素
相对于其他类作物来说,豆角对光照的长度和强度需求不是很高,但在开花结荚期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能够更好的促进多开花、多结荚、结优荚,此期间光照不足则会是豆角发生严重的落花落荚问题,造成产量上的降低。
3、温度因素
豆角耐热性较强、抗寒性差,能抗高温,但不耐冻,持续阴雨低温或温度忽高忽低,都会对正常开花结荚带来严重影响。就豆角生育特性来说,25-35度的环境适宜种子发芽(35度种子出土发芽率和芽势最好,30-35度的环境破土长苗最快,抽蔓后的植株在20-25度的环境下长势最好。 但温度低于15度时,豆角的发芽、长势、花荚都会变得迟缓不良,不利于后期的优产和高产。
4、水分因素
豆角根系比较发达,主根扎根深度能达到地下80多厘米,侧生根扎根深度也能达到15厘米以上,能够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因此具有十分强的抗旱能力,但由于豆角侧根群体比较少,因此在开花结荚期需水需肥比较大的生育期时,应当适当增加浇水量,以为植株持续开花结荚提供良好的土壤、空气湿度,但浇水不能一次性浇水过量或者大水漫灌,否则会减弱根系的呼吸功能,造成落花落荚,严重时导致植株烂根发病甚至死棵。另外,大豆在发芽期和幼苗期光合作用弱、根系不发达,可以浇小水1-2次,但不可浇水过多或过大,否则造成种子烂种、发芽率降低、幼苗徒长或者烂根死棵问题。另外,降水过多、土壤过湿、过旱都会造成大量落花落荚。
5、营养因素
豆角对钾肥需求最多、磷肥次之、氮肥最少。在芽苗到花荚前,根系少且不够发达,具有固氮能力的根瘤菌形成少、活动差,因此需肥量不大,可以速效氮肥为主以促进根系发育和营养生长;在进入开花结荚期后,此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步进行,植株既要开花、结荚,又要同时伸蔓长茎叶,养分消耗十分大,具有需肥量大、需肥种类多的特点,因此应当追肥2-3次,并喷施2-3次的叶面肥,芸苔素、磷酸二氢钾、硼、钙等中微量元素叶面肥,长势较弱的地块还可以喷施0.5%的尿素溶液补充养分,可以每隔10-15天左右进行1次。此外,豆角开花后,每隔15天左右喷施1次0.02%的钼酸铵,还能使豆角早成熟、早上市。
因此在豆角施肥时,基肥要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如高磷高钾的含硫复合肥),前期适量氮肥,中后期控氮、增磷钾、补充中微量元素,最好能每采收两次果荚追肥1次。需要注意的是:施肥后要及时浇水,也可以结合浇水冲施;尤其在第一次生产高峰期后,要特别加强水肥管理,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植株发生早衰,而且能够更好的促进侧枝和侧花芽的萌发形成,同时还能使主蔓花序持续开花结果,有效延长采收期,这也是豆角摘不败的主要原因所在。
三、田间管理措施
1、提前搭架
豆角是纵生茎蔓作物,良好的搭架、早引蔓上架能够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搭架要趁早,在幼苗期便可进行,搭架可以采取更便于采光透风、有效防病虫害的“人”字形架式。
2、整枝控蔓
科学的整枝控蔓,能够有效完善植株通风透光环境、合理调节株体内的营养分配,使豆角多发侧蔓、多开花、多结荚,是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的最关键手段。整枝控蔓具体操作如下:对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枝侧和第一花序以上叶芽、花芽混生的叶芽全部疏除,对主蔓第一花序以上的所有侧枝在保留2-3片叶的基础上全部进行打顶摘心,或者对侧枝采取见花芽即打顶的方式;当植株主蔓长度达到3米长时(大约20-25节)或主蔓爬满架顶时,及时摘除顶芽,对于侧蔓也要进行见花芽即打顶。
植株茎蔓徒长会抑制花芽、果荚的形成,还会造成茎叶稠密光照不足,使植株开花和结荚期推迟,长势过旺的应当控制氮肥用量,或者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等药物控制长势,以防造成植株大量落花落荚;长势偏弱的可以叶面喷肥促进生长。
此外,在生长期内,应当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黄、病、残叶,以改善棚架上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
3、病虫害防治
豆角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根腐病、病毒病、锈病,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豆荚螟、椿象、斑马等,应当注意提前预防和喷药防治。
四、如何长期保存豆角?
豆角的产量非常大,对于很多普通农户来说,在家门口种植几行豆角就摘不完、吃不败,为此很多人会因为豆角结的过多而发愁。下面和大家分享两种豆角长期保存的方法,学会以后既能解决豆角剩余问题,以后还能随吃随取。
1、把摘下来的新鲜豆角,剔除掉有病害后用水洗净,然后放入开水中焯水(开水中少许的食盐、食用油或者食用碱,目的保护豆角原有的青绿色),开锅后捞出晾干表面水分,然后将其放入容器中密封储存,或者装入保鲜袋挤出空气密封后放入冰箱内存放。
2、把摘下来的新鲜豆角,剔除有病害的洗净后放在太阳下晾晒几个小时,然后放在玻璃容器内,最后加入淘米水漫过豆角表面进行密封即可。
九、大鹅养殖技术和管理?
雏鹅:开始1-2星期需要保温,0-3日龄温度保持在30-32度,4-7日龄28-30度,1星期后温度每天下降1度,直到温度保持在21度左右为止。
育成鹅:实行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成活率,节省大量饲料。
育肥鹅:舍饲育肥要给鹅创造安静并可多休息的环境,密度为4-5只/平方米。
十、月兔养殖技术和管理?
1、准备小窝:居住环境要卫生、干燥、通风。
2、食物:主要喂食苜蓿干草、提摩西干草、兔粮;幼兔用幼兔粮,成兔换成成兔粮。
3、喂水:可以用浅盆喂水,但是提供的饮用水一定要干净。
4、日常管理:月月兔生活用品应定期清洗消毒,其尿粪应每天清洗。
5、活动:每天要保持1小时以上的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