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干挂施工图以及详细做法?

[field:writer/] 长久鲜花 2024-10-01 23:28 0 0条评论

一、瓷砖干挂施工图以及详细做法?

1)准备好瓷砖

首先,要准备好瓷砖。用比色法将瓷砖分门别类,之后按照设计的尺寸以及相关图纸的要求,将模具固定在台钻上对石材进行打孔操作,然后在其背面刷上不饱和的树脂胶。在首刷前,标好编号,拭去浮沉。

(2)墙面分格放线后安装骨架

要清理干挂瓷砖的部位表面,再将主体结构的位置标注好。根据标注的高度以及相关的轴线,进行放线工作。采用经纬仪以及水准仪分别确定垂直以及水平度,标注于墙。一般都会先将竖向的杆件的位置准确弹出,之后再确定其锚固点。等到竖向杆件放到相应的位置之后,再将横向的杆件位置弹在其上。

到安装骨架的时候了,重点是要保证主龙骨以及预埋件的质量、变形程度以及没有预埋件的施工方法,并且要进行相关验收。

(3)安装瓷砖

到了安装瓷砖的时候了。在石板两端钻出中心距离板两端80~100毫米的孔,然后将不锈钢的胀管螺栓插入当中固定好,另一端挂锚固件。

(4)安装瓷砖的底层板

将瓷砖的孔槽以及锚固件对好位置,再用固件上的螺栓孔调整瓷砖的水平度、垂直度以及缝隙。利用完锚固件固定瓷砖后,也要用相应的胶将它也固定好。

(5)安装上行板

先将嵌固胶涂到下一行板的插销孔当中,等将周边残留的胶液擦除干净之后,再将上一行瓷砖安装到位。之后质量以及相应规范过关就可以进行固定了。

(6)密封胶填缝

在瓷砖干挂完毕后,做好清洁,再用密封胶进行填缝。

二、洞石漆施工以及教程?

洞石涂料是一种仿制洞石纹理的质感涂料,可以让用户涂饰出粗犷别致的洞石形状。用户只要采用不同的施工工具和施工技巧就能渲染出多种“随心所欲”的百变艺术纹理。

洞石涂料样板

洞石涂料样板

  洞石涂料的施工程序一般有四点:

  1、基层处理

  在基面处理之前,墙体需要一定时间的养护。披刮腻子之前,应彻底清除疏松、起皮、空鼓、粉化的基层,然后去除灰尘、油污等污染物。用外墙腻子修补墙面,第一道局部找平,用腻子或填逢胶填补大的孔洞和缝隙,待腻子干燥后,局部打磨,再满披腻子使基层平整。腻子完全干燥后,进行打磨使基层平整。外墙腻子为水泥体系的,同样需要进行养护,一般养护时间为14天,至PH值小于10、含水率小于10%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刷涂封闭底漆

  涂刷封闭底漆。封闭底漆一般无须另外加稀释剂进行稀释。涂刷前应将基层打磨平整,清理浮尘,施工工具应保持清洁,确保封闭底漆不受到任何污染,不带任何杂物。封闭底漆一般选用辊涂的施工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3、涂装洞石涂料

  待封闭底漆干燥后,涂装洞石涂料。一般采用刮涂(抹涂)等施工方式。刮涂(抹涂)施工是用铁抹子将涂料均匀刮涂到强面上,来回抹刮,刮出各种造型,或用特殊的施工工具制造出不同的造型。

  4、喷涂罩光漆

  有些立体涂层需要喷涂一层罩光漆,以形成保护层,进一步提高立体涂层的装饰效果。罩光漆要喷涂均匀,不可有漏喷和流挂现象。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洞石涂料工程。

洞石涂料工程

  洞石涂料非常适合民宿、别墅、高端造型建筑等外墙装饰,是2017年最为流行的质感涂料之一。

三、蝎子养殖成本以及利润?

养蝎子的成本

1、种蝎成本:每组种蝎(1组600只,雌雄比例3:1)1750元。

2、场地成本:养殖建设费用200元左右;

3、饲料成本:按饲喂黄粉虫计算,3斤米糠养黄粉虫1斤,米糠1.2元每斤,3斤合计3.6元(按总成本75元/月)×12月=900元。

4、其他成本:管理、消毒和其它支出按200元。

5、成本合计:1750元+200元+900元+200元=3050元。

养蝎子的收入

600只种蝎有450只母蝎,150只公蝎,每只蝎子每次可产20-40只幼蝎(按30只)按年产2胎、幼蝎成活率70%计算,600只蝎子年产数量为:450只×30只×2胎×70%=18900只。

幼蝎经养殖后成为商品蝎,每公斤蝎子约为800只,合计:23.6公斤。

按市场价850元/公斤计算:23.6公斤×850元/公斤=20060元。

养蝎子的利润

养殖利润:20060元-3050元=17010元。

由此可以看出蝎子的养殖利润比其它养殖、种殖业效益高出好多倍,当然,作为长期发展项目,养殖户不可能将成品全部售出,可择优繁殖,效益自然逐年倍增,养殖规模后劲十足,蝎子寿命可达8年,可连续产仔5年以上,此为一次投资长期受益,普通养殖户一组利润可达到万元以上。

四、土元养殖技术以及利润?

土元养殖一般就是1:3的利润,因为是属于中药类,养殖前景可观。

土元养殖技术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疏松腐殖质土壤中。野生状态下的土元生活于灶间、墙角、落叶树林下的腐殖土壤及碎石间。它的入土深度可达0.5~0.6米,白天入土休息,傍晚以后活动、觅食和交配。土元为杂食性昆虫,食性广,它的饲料除少量的精料外,大部分是麦麸、细糠和青饲料,也吃各类杂粮和动物性残渣、粪便等。

2.土元种卵孵化。 春季是土元产卵繁育后代的最佳时期。选择内壁光滑、直径50~80厘米的塑料盆,盆内放置4公斤种卵,拌入占种卵体积1/2的饲养土,饲养土的湿度保持在40%(要求手抓成团,自由落地即碎)。盆内连卵带土厚8~10厘米。

饲养土应预先配好,放置孵化室内预热,温差不能超过5℃。在孵化期间,温度应保持在25~30℃(孵化温度以28℃为佳)。每天用手翻动种卵2~3次,翻动时动作要轻,避免碰伤土元卵块。孵化35~40天后有大量幼虫破壳而出,这时可筛出幼虫(用4毫米筛子)。筛后的种卵重新拌饲养土,筛出的幼虫即可放在10厘米厚饲养土的池内养殖,每隔二天筛一次幼虫。

注:

饲养土可采用菜园里的表层土用4毫米筛子过筛,再用50%烧过的稻壳(砻糠)灰搅拌均匀即可。如果加一些家畜粪或粉碎的作物秸秆、锯末,使饲养土更肥沃、疏松,效果会更好。饲养土湿度标准为手抓成团,自由落地即碎。 [编辑本段]土元饲养管理。

(1)幼虫的饲养管理 幼虫出壳蜕完第一次皮(大约十天左右)后开始吃食。这时可以喂一些麦麸、瓜果及南瓜花、小青菜、南瓜丝等,幼虫期间还应添加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如黄豆粉、鸡蛋、牛奶。喂食时只要把饲料撒在饲养池表面即可,温度应保持在25~32℃之间。

(2)中虫的饲养管理 中虫管理比较粗放,饲料也无特别要求,只要能吃饱就可以了。

(3)产卵虫的饲养管理 产卵虫要求饲养土加厚为12~15厘米,饲料要求青饲料和精饲料各占50%。如果能加一点黄豆粉或者动物肉类下脚料补充土元的营养则更好。喂食量只要到第二天早晨没有多少饲料在土元池表面留下就可以了。饲养池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饲养土湿度为60%~70%。如果湿度不够,可用无农药污染的喷雾机加湿,要求为少量多次。

地鳖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雄虫从若虫到长出翅膀,约需8个月,雌虫无翅,成熟约需9~11个月。每年4月上、中旬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开始出土活动到11月中下旬当气温下降至10℃以下时逐渐入上停止活动,进行越冬。除雄成虫外,其他各虫态均能冬眠。雌虫的产卵期从5月上旬起至11月中旬止,以6~9月为产卵盛期,6月底、7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凡是8月中旬以前产的卵,当年11月中旬都可以孵化,8月下旬至越冬前产的卵要到翌年6月下旬或7月上旬才开始孵化。雄若虫生长发育期约280~320天,雌若虫约500天左右。地鳖生长发育、产卵繁殖的速度,与温度、湿度、食物等有密切关系。历时约需一年半至两年半。

五、养殖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

我国养殖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涉及到了畜牧、水产、蜜蜂、蚕桑等多个领域。其中,猪肉、奶、鸡蛋、鱼类等是我国养殖业的主要品种。根据国家统局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了1.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7%。其中,猪肉、奶、鸡蛋、鱼类等产量均有所增长,其中猪肉产量达到了5400万吨,占到了我国畜牧业总产量的近一半。

六、蜈蚣养殖成本以及利润?

蜈蚣养殖成本

1、进种费用

目前市场上蜈蚣的进购价格约在0.5-2元/条,按1元/条计算,引进800条种蜈蚣,约需800元左右。

蜈蚣一次产卵60颗左右,假设一年仅产卵一次,到年底,蜈蚣数量可达到48000条左右。

2、建场费用

蜈蚣喜欢阴暗、安静的环境,可以可以建设专门的养殖池,也可以用现成的破旧瓦罐、陶瓷缸等,打造一个立体养殖环境; 面积控制在5-10平方米即可,按照50条/平方米养殖为宜,费用一般不会超过1000元。

3、饲养费用

蜈蚣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以青虫、蜘蛛、蟑螂等为食。具有夜食性。

人工殖蜈蚣饲料范围广,养殖成本低。以投喂黄粉虫计算,3公斤米糠养黄粉虫1公斤,米糠1.2元每公斤,3公斤计3.6元,800条日食80克黄粉虫合计0.288元,48000条幼虫,日食黄粉虫合计8.64元。

一年合计(0.288+8.64)·365=3178.368元。

4、人工水电费用

人工可以家庭养殖,水电费每年5000,药品费50元。

总计:800+1000+3178.368+50+5000=10028.368元。

蜈蚣养殖成本和利润

蜈蚣养殖利润

种蜈蚣成熟后还可以繁殖产卵,循环往复,按每只蜈蚣2元计算,800条蜈蚣可以卖1600,48000条幼虫也长大可以卖96000元 。

总计:96000+1600=100200元。

年利润为:100200—10028.368=90171.632元。

七、中餐菜谱以及做法

中餐菜谱及其做法

中餐菜谱及其做法

中餐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菜肴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中餐中,菜谱和做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餐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常见的中餐菜谱

中餐菜谱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家常菜、饭店菜、地方特色菜等不同种类。以下列举了几道常见的中餐菜谱,供大家参考:

  • 宫保鸡丁:这是一道经典的家常菜,其特点是口感鲜美、辣香浓郁。
  • 鱼香肉丝:这是一道具有四川风味的经典菜肴,其特点是酸甜适中、味道鲜美。
  • 麻婆豆腐:这是一道具有四川特色的美食,其特点是麻辣鲜香、口感嫩滑。
  • 红烧肉:这是一道传统的地方菜肴,其特点是色泽红亮、口感软糯。

中餐菜谱的准备和做法

中餐菜谱的准备和做法也是非常讲究的。首先,要根据不同的菜谱选择合适的食材,并进行适当的处理。接下来,将食材进行烹饪,掌握好火候和时间是非常关键的。以下是一些常见中餐菜谱的做法:

  • 宫保鸡丁:先将鸡肉切丁,用料酒、盐、生抽腌制10分钟。炒锅烧热后加入适量油,放入花椒和干辣椒炒香,然后加入鸡丁翻炒至变色,最后加入葱姜蒜、豆瓣酱、青红椒等炒匀即可。
  • 鱼香肉丝:将猪肉丝用淀粉、料酒、盐腌制10分钟。将木耳、胡萝卜丝、葱姜蒜等食材切成丝备用。炒锅烧热后加入适量油,放入葱姜蒜爆香,加入肉丝翻炒至变色,加入豆瓣酱炒匀,最后加入其他食材和调味料炒匀即可。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常见中餐菜谱外,还有许多其他经典的中餐菜谱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尝试。无论是家常菜还是饭店菜,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做法和技巧,都能做出美味可口的中餐。

八、古代糕点以及做法?

桂花糕

1.先将糯、粳米粉筛一下,加白砂糖,用清水揉拌均匀。

2.将拌揉透的糕粉上笼蒸约一刻钟。 然后将糕粉用湿纱布包住,不断翻揿,揉捏,直至肯面光滑, 糕粉细腻为止。

3.再将糕粉揿平,拉成长条,抹上植物油,撒上晒干后的桂花,切成长方块即成。

绿豆糕

1、脱皮绿豆洗净用水泡一夜后,滤干水分放在容器中进锅隔水蒸40分钟。

2.趁热把绿豆压碎,可以用料理机或手工擀压。

3.不粘锅内加玉米油、白砂糖、麦芽糖,小火加热熔化后,放入绿豆粉翻炒成不粘的绿豆沙即可。

4.绿豆沙分成每个25克,红豆沙每个12克揉成圆球盖上保鲜膜防止表面开裂。

5.取一份绿豆沙球压扁,中间放上红豆沙球,用包元宵的手法边转边推,包好后放入50克的月饼模具中压制。

6.漂亮的绿豆糕就完成了,可以用密封盒子装着放入冰箱冷藏后食用

凉糕

1、先将250g凉糕粉倒入容器中,加入温水500g(1斤)调成糊状,然后放置20分钟

2. 在锅内加入2500g清水(5斤)烧开,把其中的一半开水倒进容器里面搅拌充分,使其没有颗粒

3. 容器里面的浆糊全部倒进锅里与余下的开水大火加热搅拌。煮沸(约5分钟)直到熟透为止。PS:倒进锅里后要不停的搅拌,因为是粘稠物,容易粘锅,不然会糊的

4. 将锅移火搅拌片刻,等到没有气泡后,起锅分装在容器里(容器是什么形状,冷却后就是什么形状)。冷却即成

5. 准备一个碗,往碗里放入适量的红糖

6. 往碗里倒入适量的温水,使其溶解,再把红糖水放在微波炉里热1-2分钟

7. 把红糖水淋在凉糕上就可以

九、施工缝做法?

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墙应留水平缝,梁、板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⑴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⑵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⑶ 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⑷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⑸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⑹ 楼梯上的施工缝宜留在楼梯板跨度端部的1/3 处。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⑺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⑻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处理要求

施工缝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于素混凝土 结构,应在施工缝处埋设直径不小于16mm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埋入深度 和露出长度均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d,间距不大于20cm,使用光圆钢筋时 两端应设半圆形标准弯钩,使用带肋钢筋时可不设弯钩。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预埋件)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 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预 埋件)进行防寒保温。

2、当混凝土不需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 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

3、当混凝土需加热养护时,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 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C;与混凝土接触的地基面的温度不得低于2°C。 混凝土开始养护时的温度应按施工方案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低 于5°C,细薄截面结构不宜低于10°C。

4、应凿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 凝土面积不低于75%。凿毛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人工凿毛时,不低于2.5MPa。

2)用风动机等机械凿毛时,不低于10MPa。

5、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在浇筑新 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 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mm~20mm、比混凝土水胶比略小的胶砂比为1: 2的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 少 10%。

6、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常见问题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问题处理

1、立缝表面凿毛法

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

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浆法

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4、二次开发振捣法

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5、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⑵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⑶ 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⑷ 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⑸ 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⑹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⑺ 高度大于2 m 的墙体,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十、大叶,海棠,图片,以及,养殖,方法?

分析如下:

1、秋海棠应于温室中栽培,适当遮阴。因为温室环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叶片过湿的话很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该病是一种严重病害。

2、正确的生长空间布置也是生产出健康植株的关键因素,空间过密会导致叶柄过长、株形松散,植病性减弱,叶片也更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而摆放过稀的话,植物浇水后很容易失水,在通风较好室尤其如此。

3、适度的水分:茎叶柔嫩、多汁、含有丰富的水分。由于自然生长与湿度较大的林下或沟谷地带。因此,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生态环境对秋海棠的生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

4、观叶类秋海棠夏季正值茎叶生长旺盛期,除供给足量水分歪,每天喷雾数次,模拟相对湿度较高的林下生态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6%-60%。这样,茎叶生长繁茂,色泽鲜艳,娇嫩。冬季秋海棠生长缓慢,供水相应减少。

扩展资料

播种

播种繁殖常用与国内外引种、品种改良和规模性商品生产。主要优点是繁殖系数高和培育新品种。播种繁殖均可在室内或温室内进行,播种常规引种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为宜。因种子特别细小,播种时需谨慎操作。

播种方法:通常用浅瓦盆或播种箱,以高温消毒的腐叶土、培养土和细沙均匀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种容器要求干净清洁,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垫好,均匀装上疏松、肥沃的播种土,再用园木板轻轻压平后,将种子均匀撒上,播种后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轻压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层石英砂,用浇水会冲散种子,常从盆地浸水,湿润后取出。同时盆口盖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内有较高湿度,并放室温18-22℃的半荫处,早晚喷雾。一般播后7-30天发芽。

栽培技术

遮阴

秋海棠应于温室中栽培,适当遮阴。因为温室环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叶片过湿的话很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该病是一种严重病害。

通风

正确的生长空间布置也是生产出健康植株的关键因素,空间过密会导致叶柄过长、株形松散,植病性减弱,叶片也更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而摆放过稀的话,植物浇水后很容易失水,在通风较好室尤其如此。

水肥

适度的水分:茎叶柔嫩、多汁、含有丰富的水分。由于自然生长与湿度较大的林下或沟谷地带。因此,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生态环境对秋海棠的生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如温度高,水分供应不足,茎叶易凋萎倒伏,直接影响生长,严重时茎叶皱缩死亡。

相反,供水过量,盆内出现积水,易于因其根部腐烂。观叶类秋海棠夏季正值茎叶生长旺盛期,除供给足量水分歪,每天喷雾数次,模拟相对湿度较高的林下生态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6%-60%。这样,茎叶生长繁茂,色泽鲜艳,娇嫩。冬季秋海棠生长缓慢,供水相应减少。

为了节约用水,鼓励采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进行观叶秋海棠浇水、施肥等工作,这样以减少细菌性叶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另外在浇水时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

以泥炭为主的商业基质由于透气性和持水性都比较好,很适合秋海棠的生长,生产者一定要采用洁的基质进行秋海棠的生产。肥料的比例以N:P:K为3:1:2或2:1:2为好,再补充微量元素即可。记肥料浓度不可过高,否则积累在根系周围很容易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