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头发吃胡萝卜要怎样的量?
一、长头发吃胡萝卜要怎样的量?
利于头发生长的食物:
绿色蔬菜:菠菜、韭菜、芹菜、圆辣椒、绿芦笋等,绿色蔬菜能美化皮肤,有助于黑色素的运动,使头发永葆黑色,并且,由于这些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质,能不断增加头发的数量。
豆类:大豆可起到增加头发的光泽、弹力和滑润等作用,防止分叉或断裂。
海藻类:海菜、海带、裙带菜等含有丰富的钙、钾、碘等物质,能促进脑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还可预防白发。
二、关于种树的知识,大概要在什么时候
春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
一、栽前准备:栽植苗木前务必将土地整好,同时处理所需工具、苗木,这样有利于苗木成活和提高工作效率。
1、修剪:将苗木的病残枝、细弱枝、过密枝及无效萌蘖剪除,减少苗木水分蒸腾,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剪截口处涂蜡或用薄膜包扎,以防水分蒸发和病菌侵入。
2、根系处理:将新植苗木的病残根、细弱根剪除,有利于苗木栽植后重发新根。对于一些不利成活的苗木,可浸入生根粉配成的溶液中,促进苗木生根,提高成活率。
二、苗木栽植:苗木栽植技术是新栽苗木成活的关键。
1、挖穴:确定好株行距放线挖穴。穴的大小视苗木根系体积大小而定。一般穴的大小应是苗木根系体积的2至3倍为宜。挖穴时表层土与下层土(生土层)分开放置。
2、栽植:首先在穴底部放些热性肥料如:牛马粪、猪粪等,然后与土壤混合均匀,再洒一层5至8厘米厚的表层土使粪肥与苗木根系隔离开。将苗木放置在穴的中央,使根系自然合理分布。如是带土球苗木,先将草绳解掉,放于穴中,打散土球,以免土球土与穴土之间形成隔离,但土球不宜打得太碎。接着培土,先放表层土,再放下层土(生土层)。培土时将苗扶正,培好土后将苗木轻轻提起1至2厘米,使根系自然舒展,与土壤紧密结合。
3、打围:围的高度以20厘米左右为宜,拍实围的外围泥土,以防漏水。
4、浇水:农谚道“活不活在水,长不长在肥。”因此,水要浇足、浇透。可用河水、地下水、自来水,不宜用被污染的水源。
5、铺地膜:对不宜成活的苗木,可在其树干周围铺地膜,以减少地面水分蒸发,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地温,促使苗木生根发芽。
6、栽后管理:苗木栽植后及时查苗、补苗是保证绿化成林的必要环节。
1、补水:发现栽植时漏浇或浇水不足的植株,及时补浇,适时松土、培土,培土高度以盖住树干下部的根颈为宜。
2、防盗:专人看管,也可在树体周围捆绑一些带刺枝条,如花椒树枝、洋槐树枝等。
3、补栽:如有缺苗,及时补栽,以便迅速成林绿化。
三、要养好金毛犬应该注意哪些?
喂养金毛犬注意事项:
1.不可喂调料,如,酱油、盐、味精、糖、花椒、大料等。
2.不要喂食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如大豆、芝麻等。还有什么鱿鱼什么的也不能吃。
3.如若是在夏季金毛犬的饲料容易发生变质,尤其是肉类等高蛋白质饲料,比如要注意预防食物中毒。喂养的饲料应该是经加热后放凉的新鲜食物,金毛犬喂养的量应考虑到夏季犬采食量有所下降适当减少。
4.由于天气热,食物容易变质,如果不是吃狗粮,金毛犬的饭最好现吃现做,如果已经变质,坚决倒掉,不要觉得可惜。不要给金毛犬吃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生冷的食物,这种冷食很容易造成金毛犬胃肠里的菌群失衡,容易引发腹泻。坚决不可以喂犬发霉变质的的食物。若犬吃食后不久,发生呕吐,腹泻,全身衰弱症状时,要及时救治。
5.水要供应充分,要准备干净的容器,不要喂生水,不断的换新鲜水,不要数日不换陈水。让狗自由饮水。
养一只金毛并不是十分的困难,虽然喜欢运动但是不如哈士奇那么精力充沛;虽然需要梳毛但是不象古牧那么麻烦,一周梳两次就可以了;虽然个子比较大 ,但是性格非常温顺,一个成年人完全可以把控。总之,没听谁说过金毛犬有多么的难养。
四、五味子栽培技术
五味子的种植通常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①育苗:育苗地应选靠近水源、背风向阳的地块,要求土壤为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每667米施厩肥2000~3000千克,深翻20~25厘米,耙细整平作高畦,畦宽120厘米、高15厘米、长10~20米。于5月上中旬播种经处理已裂口的种子。在苗床上横向开沟条播,行距10~15厘米,覆土1.5~2厘米,盖草苫保温保湿,每平方米播种量为30~60克。亦可以进行撒播,每平方米播种量80~100克。在畦上搭0.6~0.8米高的遮荫棚架,用草帘或遮阳网遮荫,透光度50%。播种后15~20天出苗,待小苗长出1对子叶时撤掉覆盖物,长出3~4片真叶时逐渐撤掉遮阳物。五味子的种子在果实成熟时并未完全成熟,种子需经过低温处理方能用于播种。秋季将新鲜果实用水搓去果肉,种子用清水浸泡3~5天,每天漂洗换水一次,捞出沉水种子与2~3倍的湿沙混匀,放入宽50厘米、深50厘米、长根据种子量而定的坑中,覆盖10~15厘米的细沙,再盖上草帘子,翌年4~5月种子裂口即可播种。②移栽:在翌年春季返青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移栽,以春季移栽为好,傍晚及阴天移栽成活率高。移栽密度一般为行距1.2~1.5米,株距50~60厘米,在立架两旁各移栽1株幼苗,每667米移栽幼苗1750~221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