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紫荆花的资料有哪些?
一、关于紫荆花的资料有哪些?
紫荆花(学名:Cercis chinensis),每年11月份至来年3月开花,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性喜欢光照,耐寒。喜肥沃2113、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蘖性强,耐修剪。皮果木花皆可入药,其种子有毒。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
形态特征5261
豆科紫荆属.单叶互生,全缘,叶脉掌状,有叶柄,托叶小,早落。花于老干上簇生或成总状花序,先于叶或和叶同时开放;花萼阔钟状; 5齿裂4102,弯齿顶端钝或圆形;花两侧对称,上面3片花瓣较小;雄蕊10,分离;子房有柄。荚果扁平,1653狭长椭圆形,沿腹缝线处有狭翅;种子扁,数颗。紫荆为落叶乔木,经栽培后常成灌木状。叶互生,近圆内形,顶端急尖,基部心形,长6~14厘米,宽5~14厘米,两面无毛。花先于叶开放,4~容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阔卵形;花玫瑰红色,长1.5~1.3厘米,小花梗纲柔,长0.6~1.5厘米。荚果狭披针形,扁平,长5~14厘米,宽1.3~1.5厘米,沿腹缝线有狭翅不开裂;种子2~8颗,扁圆形,近黑色。花期4~5月。
紫荆花
二、关于花卉的知识图片
大型楼层,由于光线的原因,应该养一些耐荫的植物。绿宝石,青叶藤,非洲茉莉,平安树,发财树,光线充足的地方可以养榕树等喜阳的植物。
三、水仙花的资料
水仙:又名中国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花瓣多为6片,花瓣末处呈鹅黄色。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
水仙性喜温暖、湿润、排水良好。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传统观赏花卉,是中国十大名花之十。
水仙鳞茎多液汁,有毒,含有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外科用作镇痛剂;鳞茎捣烂敷治痈肿。牛羊误食鳞茎,立即出现痉挛、瞳孔放大、暴泻等。
四、关于康乃馨资料
香石竹
(Diamtnus Caryophyllus L)
香石竹别名康乃馨,属石竹科、石竹属。
[形态特征]
常绿亚灌木,常作草花栽培。四季常青,全株被白粉,茎叶灰绿色,多分枝。叶对生,浅状披针形,无明显叶柄,花单生或3—5朵簇生枝端,有香气,花瓣多数,花色有白、黄、桃红及杂色等,花期5帽10月。蒴果。秋冬栽培于温室,冬季开花,若栽培条件完好,可周年开花。(见图1——33)
常见栽培的香石竹有花坛香石竹和四季香石竹。前者较耐寒,一季开花性,春夏开花,常用二年生栽培;后者不耐寒,为温室花卉,四季开花性,主要用于切花生产。通常所说的香石竹大半是指四季香石竹。
[习 性]
原产南欧及印度。不耐寒或半耐寒,好凉爽而不耐炎热,喜阳光,喜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保肥性能良好的粘质土壤;能耐一定低温,四川成都地区可露地越冬;忌连作及忌低洼及水涝湿地。
[栽培技术]
繁殖:主要用扦插繁殖。扦插时间除炎夏外,均可进行,以1—2月间成活率最高。近年来香石竹病毒日益严重,切花生产用苗用培养法培养香石竹的茎尖以得到脱毒苗。优质的繁殖苗通常由专门机构进行繁殖,切花生产者可以购买扦插苗而不自己繁殖,通常1年更换1次种苗。自己繁殖时需要培养繁殖母株,掰壮芽作插穗,插穗基部应略带主干皮层,但是不要损伤母株,并避免用刀造成伤口带菌。插穗长12--14厘米,具有健全的4--5对叶片与完整的茎尖。保留插穗顶端叶片4--5片,其余全部摘除。将整理好的插穗浸入清水中30分钟,使插穗吸足水份全部摘除。将整理好的插穗浸入清水中30分钟,使插穗吸足水份后扦插,扦插基质可用沙、桎石、砻糠灰等,生根适温为10---13℃,超过32℃会损害插穗和抑制生根。插后保持插壤湿润和空气湿度,生根长1厘米时移栽。
管理:扦插苗生长1---2个月后,移植一次,管理上注意光照及水肥。经45--60天进行第二次移植,可每周施肥一次,经1个月后,留5--6节摘心,促发侧枝,当侧枝长至适当长时,再留3--4节摘心,使每株能有6--7个侧枝,让其开花。香石竹喜肥,除用腐熟堆肥,厩肥作基肥外,花前施以5倍水的人粪尿2--3次,直至见花蕾为止。应加施磷、钾肥及适量的石灰,对提高花的品质有效果。
[用 途]
香石竹乃国际市场上切花用量最大的种类之一,也可作为布置花坛的材料。
五、樱花树资料
名称:樱花
学 名:Prunus serrulata Lindl.
英文名:cherry blossom
科 属:蔷薇科樱属
别 名:中国樱花、山樱花、福岛樱、青肤樱
樱花是世界著名的花木,我国早在秦汉时期,樱花栽培已应用于宫苑之中,唐朝时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园。“樱花”一词,最早见于唐李商隐的诗句:“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以后也有诗人多次提及,如元郭翼有“柳色青堪把,樱花雪未干”,明于若瀛有“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等诗句。而南朝宋时的王僧达、沈约,唐白居易、吴融、萧颖士,前蜀韦庄,宋王安石、何耕,清陈?子、吴其浚等人的诗文中所提的“樱”,经考证均为樱花而非樱桃。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5m-25m。树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横纹。小枝褐色,光滑无毛。叶互生,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5厘米,边缘有尖锐的单锯齿或重锯齿,齿尖刺芒状,先端尖而有腺体,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稍淡。托叶披针状线形,边缘细裂呈锯齿状,裂端有腺。伞形或短总状花序,通常由3-6朵花组成,单花直径2-5厘米,萼片水平开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至粉红色,栽培的品种有深红、紫红、黄或淡绿等色;单瓣或重瓣;花萼的事筒钟形,兽片卵圆形。花于3-5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核果球形,初呈红色,后变紫褐色,7-8月成熟。常见栽培的变型有:重瓣樱花:花白色,重瓣;重瓣红樱花:花粉红色,重瓣,有正常心皮;垂枝樱花:枝条下垂,花粉红色,重瓣。
生长习性 樱花对气候、土壤适应范围较宽。无论野生种或栽培种,都表现出喜光、耐寒、抗旱的习性,不耐盐碱,根系浅,对烟及风抗力弱。要求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对土壤pH值的适应范围为5.5至6.5,不耐水湿。
台湾山樱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叶互生,卵状圆形或长卵形,叶缘双重锯齿。冬季落叶,春季约一至四月开花,丛生或伞状花序,花色有绯红,粉红等色,盛开时全株几无叶,花下垂性,腋出,单瓣,三至五朵丛生。树皮老化呈片状剥落,有皮孔,本省主要分布于中北部海拔500至2000公尺的阔叶林中。另有重瓣绯寒樱是绯寒樱的变种,也是本省的特产,雾社有大量栽植。绯寒樱叶柄上端有二粒腺体,托叶线形,细裂状核果卵形,长约一公分多,成熟时深红色。绯寒樱为非常优美的庭园树,行道树。花及果实可食用。花可用采摘或捡拾方式搜集,经盐渍后当成油炸物或汤类的配料。花瓣加入面包中可增加美观及风味。浸泡于绍兴酒中,饮来分外香醇,日本人将樱花做为食用的情形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