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池散尿素对鱼有影响吗
一、养鱼池散尿素对鱼有影响吗
有影响,养鱼池散尿素可以使水中营养丰富,从而使鱼更肥美,鱼塘中放入尿素,鱼是不吃尿素的,但是尿素的加入会导致鱼塘水的富营养化,水中的浮游生物及微生物大量繁殖,鱼的食物充足,就会变得肥美。
扩展资料:
池塘条件
高产池面积一般10亩左右,水深2.5米左右。因高产池内浮游生物和悬浮有机物丰富,光合有效辐射一般很少能透射到0.5米以下水层,应进行机械增氧或加注溶氧量较多的新水,以改善近底层水的溶氧条件,提高放养量和产量。
池塘土质一般为砂质壤土。水质要求微碱性(pH7~8.5)、硬度5~8、透明度30厘米左右、溶氧3~6毫克/升。放养前应清除池内过多的淤泥、修整堤埂和用生石灰等药物杀灭病虫害。
池塘是养殖场的主体部分。按照养殖功能不同可分为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和成鱼池等。池塘面积一般占养殖场面积的65%~75%。各类池塘所占的比例一般按照养殖模式、养殖特点、品种等来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尿素
百度百科-池塘养鱼
人民网-尿素的妙用
二、曼珠沙华类似的花
有,有白色的、红色的、蓝色的……除了白色的叫曼珠罗华,其他颜色的都叫曼珠沙华
三、这是什么野花,是雏菊吗,花很小
苦苣菜,又称:滇苦菜、苦荬菜、拒马菜、苦苦菜、野芥子,属于菊科,苦苣菜属
一、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根纺锤形。茎直立,粗壮,上部分枝,无毛或上部被腺毛。花、果期7—9月。苦苣菜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种子繁殖。在西北地区于秋季出苗,以幼苗越冬,或来年4月出苗,5 ~6 月营养生长,6~9月开花、结果,7~8月早开花的种子陆续成熟。由于种子有冠毛可随风飘移传播。10月地上部逐渐枯死。生于农田中、路旁、山坡及荒地等处。
百度百科可查
四、为什么下雪的时候不是很冷!而化雪的时候感觉特别冷呢?
因为下雪是放热的过程,即大气中的水蒸气大量放热直接凝华成冰晶落到地面形成雪,因为水蒸气自身放热,热量就释放在环境中,所以人们感觉不怎么冷;而化雪是个相反的吸热过程,即冰需要吸收环境的热量,才能化成水,所以环境热量就降低,故人们感觉化雪时更冷。
放热,是指物体本身的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使外界温度升高。物理中的放热包括物态变化中的液化、凝固、凝华。
吸热,是指物体本身的温度升高,吸收外界的热量,外界温度降低。
扩展资料
雪的形成:
雪是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雪大多降自雨层云和高层云,降水强度变化较慢;冷天积雨云的降雪有阵性特征,称为阵雪。
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也可说是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冰融化时会吸热,所以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吸热
五、推荐一些民乐合奏的曲目
1、《花好月圆》
《花好月圆》是一首民乐合奏曲目,由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奏。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指挥家彭修文就把江南丝竹式的《花好月圆》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后经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奏,影响甚广。
2、《江南好》
民乐合奏《江南好》是谭蜜子和金士英根据江南丝竹名曲《欢乐歌》改编的。乐曲流畅优美又活泼欢快,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特点,细腻婉转、清澈秀丽。乐曲的旋律基础来自于《欢乐歌》,只是做了一些旋律的变化,使音乐显得更为紧凑、流畅、一气呵成。
3、《东海渔歌》
《东海渔歌》是马圣龙、顾冠仁在1959年所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以东海渔民劳动生活为题材而编创,旋律动听上口,经常被各地的民乐团所演奏,根据合奏曲改编的同名古筝曲被列为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
4、《金蛇狂舞》
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
5、《春节序曲》
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民族器乐合奏曲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海渔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南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好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