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文章叫“—273.15℃以上的爱情”
求一篇文章叫“—273.15℃以上的爱情”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1824~1907)因自幼丧母,从小养成了孤独、忧郁的性格,一直生活在自己内心城墙高筑的城堡内。幸好这座城堡并非紧紧关闭,仍有一个人可以悄悄地溜进去,那就是他的表妹玛格丽特。
1848年,年仅24岁的开尔文便创立了热力学“绝对温标”,即把-273.15℃作为零度的温标,这也是人类所知的最低温度。虽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这位大科学家生性孤独,生活严谨刻板,因此身边的适龄女子一直对他望而却步,只有玛格丽特欣赏他的执著与追求。
1852年,开尔文和玛格丽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生活既平静又幸福,开尔文每天工作到深夜,当他坐在书桌前苦苦思索、演算时,玛格丽特总是静静地陪伴在一旁。他偶尔抬起头,看到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正默默地注视着自己,浑身的疲乏便一扫而光。
幸福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从小体弱多病的玛格丽特身体越来越糟,她不仅不能照顾开尔文的生活,反倒成了他的“拖累”。不过开尔文并没有嫌弃她,反而一直对她体贴入微,悉心照料。
1856年,英美两国政府决定在大西洋底敷设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以实现欧洲与美洲间的电报通信。开尔文被这一举世瞩目的工程深深吸引,但想到卧病在床的妻子需要照料,他犹豫了。妻子察觉了他的心事,安慰他说:“你放心地去工作吧,我可以照顾自己。”
投入工程后,开尔文才发现工程的难度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但他此时仍然不会想到,这个工程竟一干就是10年。这10年也是玛格丽特的身体最为糟糕的10年,开尔文一边操心工作,一边还要为她四处求医,不仅去了法国、德国,甚至远赴加拿大。
1866年,当树上第一片叶子绿了时,玛格丽特正躺在加拿大的病房里思念着丈夫。与此同时,开尔文也想迅速知道大洋彼岸那边的医师对他妻子的诊断,他没日没夜地工作,既为了这个耗费了他10年青春的巨大工程早日完工,也为了能早一点知道妻子的病情。
1866年4月,第四次海底电缆敷设工程又开始了。经过三个多月最为艰难也最为振奋人心的奋战,7月27日,开尔文在众多技术人员的协助下,终于成功地将电缆沉入洋底,连通了加拿大纽芬兰和爱尔兰的本地电缆。
开尔文当即给妻子发去一封电报:“亲爱的,你的身体怎么样了?”不久,通过大西洋海底长达4800公里的电缆,传来了妻子答非所问的回复:“亲爱的,我虽然不懂什么热力学的绝对温标,但我知道,你爱我的热度绝对在-273.15℃以上。”
电缆工程及其他发明使开尔文成了大富翁,就在他准备购买一艘游艇带着妻子环游天下之际——1870年,也就是他们婚后18年,长年缠绵于病榻的玛格丽特死于中风。妻子去世的第二年,开尔文便购买了一艘126吨的游艇,开始独自一人环游天下。
漫长的航行中,开尔文仍在不知疲倦地思索着物理问题。偶尔,他抬起头,便会在湛蓝的水天一色中看到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正默默地注视着自己。那双来自天堂的眼睛让孤寂的他感到了人世间的温暖,他不用计算就可以立即判断出,其热度绝对在-273.15℃以上。
跪求茶花女里最感动 最精彩的文段
精彩片段:
我一直爱着玛格丽特,现在我即将得到她,我不能再对她有什么苛求了。但是我再对您重复一遍,尽管她是一个妓女,以前我总是以为——可能是我把她诗意化了——这次爱情是一次没有希望的爱情,以致越是这个似乎希望即将得到满足的时刻逐渐接近,我越是疑虑重重。
我一夜没有合眼。
我失魂落魄,如痴似醉。一忽儿我觉得自己还不够漂亮,不够富有,不够潇洒,没有资格占有这样一个女人;一忽儿,我为自己能占有她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接着我又担心玛格丽特是在逢场作戏,对我只不过是几天的热情,我预感到这种关系很快就会结束,并不会有好收场。我心里在想,晚上还是不到她家里去的好,而且要把我的疑虑写信告诉她,然后离开她。接着,我又产生了无限的希望和无比的信心。我做了一些对未来的不可思议的美梦。我心里想要给这位姑娘医好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创伤,要和她一起白头到老,她的爱情将比最纯洁无瑕的爱情更使我幸福。
总之,我思绪纷繁,心乱如麻,实在无法向您描绘我当时脑子里的全部想法。天亮了,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这些念头才在蒙眬中消逝了。
我一觉醒来已经是下午两点钟。天气非常好,我觉得生活从来也没有这样美好,这样幸福过。在我的脑海里清清楚楚地浮现出昨晚的景象,接着又甜滋滋地做起了今晚的美梦。我赶紧穿好衣服,我心满意足,什么美好的事情我都能去做。我的心因快乐和爱情不时地怦怦乱跳,一种甜蜜的激情使我忐忑不安,昨晚那些使我辗转反侧的念头消失了。我看到的只是我的成功,想着的只是和玛格丽特相会的时刻。
体会:
我真正领略了这部世界名著给人带来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读后很久仍颤抖不已。我不知道几百年来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
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裸裸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
没有华丽的文字,但那真挚的感情对白却让每一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身临其境,渐渐地把主人公与自己融为一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恋爱着想,为他们的欢乐而轻松,为他们的悲剧而沉重。
玛格丽特,一个在巴黎混迹与烟花柳巷的风尘女子,一个身染重病沉疴的女子,一个过惯了穷奢极侈生活的女子,似乎是不应该有真正的爱情的。他似乎只应该有商业的感情,而不应该从中解脱出来,去收获真正的爱情,灵魂上的慰藉。而一旦获得,似乎就预示着一个悲剧的开始。她们这样的人平时只能沉醉在纸迷金醉的物质生活中,尽力掩饰和逃避真情的流露,而一旦确定了真爱归宿,便会毅然去追寻争取。玛格丽特就是这样的女子。
阿尔芒,似乎十分喜欢玛格丽特。实际上,他也确实十分爱着那个女人。可是他那多疑的性格(或许每个男人都具有),却让他实际上造成了这场悲剧。他貌似很坚定地追求着这段爱情,却实际上很软弱。他未能最终说服和反抗父亲的逼迫,尽管他做了努力。尤其是当玛格丽特离开他后,做了N伯爵的情人后,他那糊涂的判断力和可耻的侮辱行为,让我恨不能把他撕下来痛扁一顿。他自始至终没有拿出果断的勇气来追求他们的幸福。他没有在玛格丽特放弃时候强迫她重拾起爱情的信心,而这种强迫我可以肯定玛格丽特是很愿意接受的。
这段爱情自始至终就没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似乎注定了他们的悲剧。
这本书,是现实的童话,带着唯美的憧憬,光明的企盼,却残忍的将社会本质将社会标准冷漠的勾画出来。
除了叹息除了同情,似乎不知道还能表达什么。
只是多年之后,再看玛格丽特,同情以外多了敬佩。不论爱情路上多么磕绊,她终究没有输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