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为何叶子变黑
一、栀子花为何叶子变黑
栀子花叶片发黑、叶子下垂无力的原因及如何防治
一、浇水过多:一般植物的浇水时机是表土摸起来有一点干才浇水,时间以上午9点以前及傍晚5~7点为宜,且每次要浇透,气候比较潮湿时,植物的蒸散作用较慢,每天浇两次水,易使根部无法正常呼吸甚至烂掉。因根在盆中不易看见,但地上部,如叶子,就会有黄化、下垂、落叶、枯死的现象,此时可将植株挖出看看根是否已烂,将变黑的根剪除再种,并按上述方法浇水即可。
此外,栀子花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要给予足够的光照,搬到向阳处养护。
二、虫害引起的茶煤病:1、蚜虫:常呈浅绿色,约3mm,多聚于新芽、嫩蕾柔软部份。蒜头两粒打碎成汁加1公升水,再喷洒病株。2、粉蝨:白色,约2~3mm,多聚于叶背。1g洗衣粉加120cc水加几滴花生油或玉米油,拌匀喷洒或用刷子沾湿刷除。3、介壳虫:种类多,呈棕、白或淡黄色,约1.5~3mm,吸食茎、枝、叶的汁液,成虫不会移动。以棉花棒沾酒精或肥皂水清除。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栀子,开花白色,花香浓郁,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强光暴晒,适宜在稍蔽荫处生活,耐半阴,怕积水,较耐寒。栀子花是很多花友都很喜欢养殖的室内花卉之一,很多新手花友不知道怎样养护,导致叶子发黑,叶子下垂无力。
二、大叶子一面绿黑一面深红是什么花
红背桂 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 Lour
别名:青紫木、红背桂
科属:大戟科土沉香属
形态:常绿灌木。多分枝丛生。叶对生,矩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表面绿色,背后紫红色。主要观赏紫红叶背。花小,穗状花序腋生,花期6-8月。
装饰应用:盆栽。株形矮小,枝条柔软自然弯曲成一弧度,枝叶扶疏,自然清新。可置于高峰架上观赏。南方也可植于庭院角隅、墙旁。
水:不耐干旱,盆土干时即要浇水。
肥:生长期每月施淡饼肥水1-2次,或以1%过磷酸钙水液及0.5%硫酸铵水液加少量硫酸亚铁与饼液肥相间使用。
温:不甚耐寒,生长适温15-25℃,冬季室温保持0℃以上即可。
光:耐半阴,忌阳光曝晒,夏季放在庇荫处,可保持叶色浓绿。
繁殖:扦插繁殖,取1年生健壮枝条,剪成10厘米长除去部分叶片,插入粗砂中,保持湿润,月余即可生根
三、我的兰花买回来一个多月,期间有叶子出现小黑点,然后慢慢变成黄叶子,把叶子剪掉了但是,其他的也长出来了
我们在养兰中,要想养出茁壮的无病斑的兰苗,首先要面对的是侵染性病害,分为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线虫性四大类。这些有病原菌,能通过一定途径传播蔓延,相互传染,从少到多,从点到面扩大蔓延为害.兰花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真菌,其次是细菌和病毒,虫害是很少的。通常危害兰花的真菌只有几种,如刺盘孢菌、棕疫霉菌、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株盘孢属真菌、叶点属真菌、尾孢属真菌等,凭寄生或腐生来生存. 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病.
侵染兰花的病原物首先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开始在兰花体内(主要是地上组织)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通常分为侵入、潜育和发病三个时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开始建立寄生关系称为侵入期;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称为潜育期;症状出现以后的时期则称为发病期。病原物、寄主、适宜的环境条件,三者缺一不可,被称为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简单说来,冬季潜伏,春夏发病,到冬季再次潜伏.诸如镰刀菌,柱盘孢菌类都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形式在病叶和土壤中越冬,以分生孢子盘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来年完成发病过程.
病菌的侵入和环境条件有关,其中以湿度和温度的关系最大。在一定范围内,湿度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则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冬季温度低,湿度相对比春夏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兰花进入休眠期,病原菌的侵入速度缓慢,但不代表不能对兰花形成危害.此外光照与病菌侵入也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易从气孔侵入的病原真菌,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开闭,因而影响侵入。我们发现采光好的兰株抗病力强,而光照不好的兰株因气孔常处于打开状态,容易因病菌入侵而染病。所以冬日晒兰,为兰家们所主张。
病原物侵入兰花组织最初形成局部的或点发性的感染,称作局部侵染,局部侵染比较容易治疗。当局部侵染蔓延时引起全株性的感染,称作系统侵染。这时治疗已有些麻烦。因此,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理。而兰花生长期间,所不定期的病症,大多数已被我们控制住,少数诸如软腐茎腐发生兰株也已清除出兰房。入冬后残余的能对兰花行成威胁的病菌数量和种类已了了无几,因此在冬季进行防病,效果是十分理想的。
另一个有利因素是, 秋末冬初由于气温的缘故,病菌处于抑制状态。兰花由茂盛的生殖生长逐渐转为休眠形式,细菌、真菌、病毒、线虫逐步蛰伏,抵抗力大大减弱,各类药效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只要对病原穷追不舍,良好的效果在来年就十分明显,是一年兰花病害管理最轻松的时候。
冬季清园清什么
在冬天,因兰房封闭,空气得不到置换,这种稳定密封的环境对病原菌的越冬十分有利,尽管冬天的温很低,但病原菌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况且封闭的兰房因白天阳光辐射,温度还是会升到15。C以上,病菌仍会得到缓缓繁殖,在夜晚气温下降后病菌又会处在抑制状态,如此反反复复,昼升夜降。今年又是少见的暖冬,步入 11月中旬,最低温度仍在十多度徘徊,往年这时已是很冷了.这样的暖冬状况维持下去的话,病原菌的增长数大于损失数,积累下来还是可观的.应该看到,由于我们兰友养兰设施的完善,就是在最冷的三九天,无论是阳台,兰室,江南,塞北,我们的养兰场地的温度不会下降到5。C以下。尤其是养护建兰、莲瓣、墨兰类畏寒的兰房。
虽然说来,冬季因病原物的活动能力弱,不会对兰花造成太大危害,但如果不定时定量用药,病菌积累到一定程度,在初春时就会快速增殖。因此入冬后,定期喷几次杀菌剂十分必要。
同时,冬季的温度虽低,但我们因封闭兰房,这样就造成湿度偏高,灰霉病能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导致花萼花瓣出现水渍状病斑,严重时花瓣腐烂,据说国内仅见于蝴蝶兰,大花蕙兰发病,国兰发病状况不祥,但由于灰霉病是冬天花卉常见的病害,笔者还是主张谨慎为好.
春季兰花新株易发生黑斑病,褐锈病,冠腐病等,这些症状的发生是由于冬季病菌的积累造成的,黑斑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枯叶或土壤中过冬,气温在10。C 时孢子萌发率还能达到50%,第二年借助春雨在2、3月份传播,防治药物为50%代森锰锌1000倍液。褐锈病对兰花损害很大,防治难度大,防重于治才能有效控制发病。用硫酸铜、菌毒清、硼酸、虱病净(含有粉锈宁,兼治介壳虫)等防治效果均不佳。褐锈病发生后扩展蔓延快,防治困难,但只要避免粗放管理,适当控制兰花开花数量,缩短花期,利于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少病菌入侵机会。对未发生病害的兰株喷托布津、粉锈宁预防。尽量避免使用含铜或其他重金属离子之药剂。
越冬的病原菌,开春后在新一代植株开始生长以后引起初次侵染。事实上,病原菌一旦侵染成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小,也就是说,接触性杀菌药对此无能为力,因此大家都主张预防为主是很有道理的. 了解上述原理,我们就可以做主动性的防治,除生长期定时定量药物预防外,在休眠期去除病原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清理兰园
1修剪 首先要修剪病枯叶,杜绝菌类的寄生场所.剪除枯病叶时需注意动作轻柔,下手准确果断,并将剪下的枯病叶小心放入塑料袋中,为的是防止孢子受震动后飞散,剪下的病叶集中销毁.
2清园 晴朗的天气,兰友们动手把兰房中的垃圾灰尘杂草等清理干净,消灭病原菌和中间寄主,兰盆外的灰尘也要檫试干净.
3 消毒 清园后先做好场地消毒。在兰花进房放置前,养兰场地要事先消毒。可以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50毫升加水10公斤均匀喷洒地表,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6%甲基硫菌悬浮剂500倍液喷洒地表墙壁。然后关紧门窗封闭,10天左右打开窗户使气体挥发。
其次做好种苗消毒。秋季引种应精选壮苗,淘汰病、弱苗。避免引狼入室.新引进的品种或下山草先进行药物处理,不少人用1000-800倍液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遇有机物即放出新生态氧,使菌体内蛋白质的活性基因被氧化而变性,进而起到杀菌的作用,是一种不错的杀菌剂。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有收敛作用,高浓度时则有消毒防腐作用,但其消毒作用短暂表浅。
4换植料对于管理正常而却生长十分不量的兰株,很大的可能是植料感染了病菌,原因是病菌一大部分是寄生与土壤中的,我们在兰花休眠期把它倒盆,以检查根系等,如有黑根、烂根,说明根系已受到病菌侵染,有根腐情况发生,我们就要给它换植料,消毒,重栽。以改善兰根生长环境。同时对兰盆灌药一至二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灌根只是针对植料中的病菌,如果病菌已侵入兰根,再好的药也无效,因为兰根的根皮厚,药液是进不去的,只能用剪刀剪除病根了,不能手软,否则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