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一些玉器作品

[field:writer/] 长久鲜花 2025-05-06 11:18 0 0条评论

中国古代玉器在明、清两代发展到了高峰,数百年间制造了大量作品,其中有少量已消失,大量作品流传于世,为人们所收藏,这些作品与现代玉器不易区别,如何鉴别这些玉器,受到了广大玉器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明清玉器所用玉料 明清时期玉器使用的玉料主要为新疆玉、岫岩玉、翡翠,又以新疆和田玉为主要玉料,和田玉的玉料主要有绿、黑、白、青、糖、黄等色,绿玉有两种,一种以北京明定陵出土绿玉带钩为代表,绿色翠浅,有黑点及白斑,微透明;一种如明人曹昭《格古要论》所言,绿色较深,上面“俨然黄土一层”,带有黄土色斑。 白玉分有多个等级,明代白玉多偏黄,可能是表面氧化的结果,清代的白玉多偏青色。 青玉是明清玉器使用最多的玉料,浅色的近于白玉,深色的近于墨玉,多数明代青玉色偏暗,呈灰青色,清代使用的青玉,颜色多近于天青色,色浅的近于白色,被称为青白玉。 明清时期使用的黄玉非常珍贵,源于玉材数量少,明代的黄玉玉色偏绿,又与东北岫岩黄玉不同。清代黄玉主要有两类:一类色浅,近于秋葵色或柠檬色,数量很少;一类黄如熟栗,又带红糖色,与东北岫岩透闪石黄玉相似,清代宫廷遗有较多的岫岩玉作品,这类黄玉产于岫岩的可能性很大。 糖玉多为青玉中带有红糖色,为含铁元素所致,明、清两代都有,明代的玉颜色多呈灰黄色,多为中晚期作品,清代作品多为中期以后制造。现今玉器中糖玉颇多,新疆且末产的青色黄糖色浅,和田、青海、岫岩,俄罗斯玉之中也多有糖色玉,一些现今玉料中的糖色玉同清代所用玉料相近。 明、清使用的墨玉情况复杂,玉上的黑色有三种,玉色、烧色、沁色。玉色又有三种:一为青玉带有黑色芝麻状斑,斑密集呈黑色,现今有人称其为青花玉,西周、汉代,宋、明、清玉器中都有这类玉料,这类玉料不易受沁,一些西周、汉代作品今日尚“旧玉如新”;一为青玉中带有大块黑色玉,与烧色极难分辨,宋、明玉器中多有此作品,一为深碧绿如墨色,一些清代玉器采用此料。 几种明代玉器皿 玉器皿产生的时代非常早,但周、秦时期的作品很少,汉、唐才见增多,即使如此,已知的汉、唐玉器皿仅为可数的几件。宋代文献中所记玉酒器的使用量非常大,宋人史绳祖墓出土有荷叶式玉杯,朱唏颜墓出土有光素圆形撇口玉杯,传世作品中能够鉴定为宋、元时期的玉器皿数量已有不少。 明代早期玉器皿的制造继承了宋、元玉器皿的传统,明早期朱檀墓出土了玉花瓣形杯,结构简练并有镂雕单柄,保留了宋、元作品的风格。 明代中晚期玉器皿的考古发现主要见于北京明定陵,有执壶、爵杯、碗等,另外北京明万贵墓出土有白玉双螭耳杯,南京板仓村明墓出土有八方形杯、盘及双螭耳杯。与宋、元作品相比,明代玉杯有了较大的变化,杯体出现了几何形的主体样式,柄、耳的设计也更力口具有稳定感。 常见的明代玉器皿主要有壶、杯、碗、盘、炉、瓶、罐等。执壶是一侧有柄,一侧有流,中部壶体有一定容积的玉器,多用为酒壶,大的也可做茶具。考古发现的明代玉壶代表性作品有定陵出土的青玉金托“万寿执壶”,壶矮腰长颈,腰部浅阴线“寿”字,两侧各一“卐”字,后嵌桃式盖钮。还有北京小西天清代黑舍里氏墓出土的白玉龙柄执壶。 故宫博物院存有较多的明代执壶,可以确定为明代玉执壶的作品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 1、花、木式执壶。以树木、花果为主体造型的执壶,代表作品为青玉竹节壶、青玉莲瓣壶。青玉莲瓣壶可分为高壶及矮壶两种,矮壶的代表性作品如高16.1厘米,口径7.8厘米,圆体,表面雕两层莲瓣,内饰凸起的“寿”字,双枝缠绕式柄,兽吞云纹流,圆形盖,盖面饰六瓣莲瓣,后嵌鸳鸯衔莲钮。高式莲瓣执壶则上粗下瘦,莲瓣于其外,过肩。 2、矮壶。北京小西天出土的明代龙首执壶为圆形,似碗有盖,盖钮与盖相连,柄部龙首不吞,龙颈为柄,应属明朝末期的作品,并表明明代的矮型玉执壶制造年代偏晚,清官遗存明代矮执壶有下列几种: (1)八方形执壶。“子冈”款婴戏执壶为代表,作品高12.3厘米,口径3.8×6.1厘米,长八方形壶体,光素夔式柄,长方形口、足,后嵌狮形盖钮,壶外饰凸起的婴戏图;(2)方壶。代表作品为双喜字方壶,壶体为立方形,四面中部凸起委角方板,两侧凸雕“寿”字图案,后部为方折拐子式柄,前部为折柱状流,口、足为方形,较壶腰内收,覆斗式盖,后嵌方桃式钮。 3、菱花式执壶。截面似六瓣菱花,壶腹形成凸、凹的条棱变化,上部较下部略宽阔,菱瓣式口、足,盖面饰凸起的仿古戟式纹,亦有凸、凹的棱式变化,光素变式柄,柄上端饰小兽面,渐细折柱状流,壶外琢凸起的行书诗句。 4、阔腹式执壶。壶腹似球,圆环式口、足,饰凸起的芦雁纹。 5、隐式执壶。外形似物或器,空其腹,能贮水外注,代表作品为青玉辟邪式执壶,作品为大头,有角,鳞身,尾后翘为壶柄,胸前一小兽为流,头部可开启向腹内注水,腹空。 6、低腹高壶。壶型较高,下部为壶腹,上部为长颈,这一类壶在明代较为流行,以圆腹为最常见,主要类型有下列几种; (1)圆腹筒颈,壶腹略圆,敛面为椭圆,其上有筒式壶颈或圆筒,或六方筒,坡形肩; (2)壶的主体为仿古样式,如北京故宫藏青玉钫式执壶,壶体似钫,截面为方形,上窄下阔,两侧筛浅浮雕的花叶纹,盖顶或盖,立兽钮,兽吞流,柄、流、盖钮为时样,壶体仿古; (3)六方执壶、八方执壶。壶体为六方或八方式,一般为阔腹,高颇,撇口,典型作品为六方“寿”字花卉纹壶,壶体略高而扁,八棱式,阔性,八方式盖,兽钮,颈中部凸起呈葫芦形,其上雕“寿”字,盖、足及壶腹饰凸起的折枝花卉图案。俯式兽吞夔尾柄,仰式兽吞流。 7、高腹执壶。壶体高,上部为阔腹,腹下部细而窄,作品之盖一般较高,与下腹对应,传世作品有莲花式、六方式、弧凸四方式等,代表作品竹节柄高腹壶,长方口,坡肩,肩饰莲瓣纹,四面式壶体,每面微外凸,饰花卉图案,覆斗式高盖,盖与壶的四条垂边皆有竹节式戟,竹节式壶柄,仰式兽吞流。 明代玉执壶主要为上述几种样式,高壶多为高盖,钮与壶身造型不甚统一,浅浮雕花纹,偶有贴饼状装饰于壶颈,多为兽吞式流。 玉杯 目前可确定的明代玉杯主要有花果式杯、镂空式杯、双耳杯、单柄杯、托杯、仿古玉杯等几类。 1 花果式杯。流行于宋,元、明、清时期,宋、元作品一般体积略小,其外的镂雕柄也很简练粗实,明代作品的镂雕部分略有加大,多有细枝繁叶,更易损坏,代表作品为“子刚”款桃式杯,杯形似桃,其上刻诗。 2 镂空杯。杯外多为镂空图案所包裹,镂空部位较大。杯身较小,镂空部分一般为枝叶,少量的为树木山石,有

shca20101041-1-l[1].jpg (23.73 KB, 下载次数: 0) 2011-3-3 14:18:37 上传 下载次数: 0

shca20101041-2-l[1].jpg (50.08 KB, 下载次数: 0) 2011-3-3 14:18:52 上传 下载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