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雌蕊的花有哪些
一、只有雌蕊的花有哪些
1、如豆类、桃等,由1个心皮组成的雌蕊称单雌蕊;
2、如草莓、芍药等,由数个彼此分离的心皮形成的雌蕊称离心皮雌蕊;
3、如棉、瓜类等,由2个以上心皮合生的雌蕊称复雌蕊或合心皮雌蕊。
一朵花内所有的雌蕊总称为雌蕊群,是花的另一重要的组成部分。雌蕊位于花的中央,多数植物的花,只有一枚雌蕊。雌蕊常分化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
扩展资料
形成雌蕊的心皮是由叶子进化而来,心皮的两个边缘自身或与其他心皮边缘融合,形成单雌蕊、离生雌蕊或合生雌蕊,相应的子房称为单子房或复子房。心皮边缘结合的部分称为腹缝线,一般是胚珠着生的部位一心皮中央相当于叶子中脉的地方叫背缝线。腹缝线和背缝线处都有维管束。
腹缝线处的维管束从胚珠着生处进入胚珠,为胚珠提供营养物质。胚珠中形成雌配子和雌配子体,受精后发育形成种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雌蕊
二、花的形态有哪些
花形态的多样性观察内容:1、 花冠:1) 十字形花冠:花瓣4,离生,十字形,如十字花科植物芸苔的花冠。2) 蝶形花冠:花瓣5,顶端1片旗瓣,两侧2片翼瓣,下方有2片合生的龙骨瓣。如蝶形花科植物紫荆的花冠。3) 管状花冠:花瓣5,合生成筒状,上部无明显扩大,如菊科的向日葵的内侧花。4) 舌状花冠:花瓣5,合生,花冠仅基部少部分联合成筒状,上端联合成扁平舌状,如菊科向日葵的边缘花。5) 唇形花冠:花瓣5,合生,花冠联合成筒状,上端分成两列,为上唇和下唇,如唇形科丹参的花冠。6) 漏斗状花冠:花瓣5,全部联合成花筒状,由基部逐渐扩大成漏斗状,如旋花科牵牛花的花冠。2、 雄蕊1) 分离雄蕊:雄蕊互相分离,如十字花科芸苔的雄蕊。2) 单体雄蕊:花药分离,花丝联合成一束,如锦葵科锦葵花雄蕊。3) 二体雄蕊:9个雄蕊花丝联合,1个雄蕊分离,成2束,如蝶形花科碗豆的雄蕊。4) 多体雄蕊:花丝联合成多束,如桃金娘科金丝桃的雄蕊。5) 聚药雄蕊:花丝分离,花药联合。如菊科向日葵的雄蕊。3、 雌蕊1) 单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心皮,构成一个雌蕊。如豆科的豌豆的雌蕊。2) 复雌蕊:一朵花中有2个以上的心皮构成:①离生雌蕊,如蔷薇科草莓的雌蕊。②合生雌蕊,如蔷薇科沙梨的雌蕊。3) 子房:①上位子房:子房的底部与花托相连,如蔷薇科的桃。②中位子房:子房壁的下半部与花托愈合,如虎耳草科虎耳草的子房。③下位子房:子房壁与花托完全愈合,如蔷薇科沙梨的花。
三、舍子花是什么花?
舍子花正式的名字是红花石蒜,提到她的另外两个名字你应该就知道了:曼珠沙华、彼岸花。
1、从植物学的角度上讲:
石蒜科石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长江流域。目前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地。 鳞茎近球形,外有紫褐色薄膜;叶基生,狭条形,深绿色,背部有粉绿色带。夏秋之交,花茎破土而出,伞形花序顶生,有花5至7朵,红艳奇特,花瓣反卷如龙爪。由于花和叶子不能见面的特性,石蒜有被称为“无情无义”的花。
2、从宗教角度上分析:
舍子花与佛教有关,曼珠沙华来源于梵语。在中国、日本等亚洲佛教国家,其被认为是长于三途川(就是冥河)边的接引之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3、花语:
日本花语:“悲伤回忆”
朝鲜花语:“相互思念”
中国花语:“优美纯洁”
四、含羞草为什么一碰就会闭上叶子呢
含羞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但是不像一般草本植物那么柔弱。它的茎从基开始分枝,呈直立或倾斜的形态,高度在 20 至 50 公分左右,全体长着长软的毛和尖锐的刺。叶为掌状复叶,由四个羽片合成。每一羽片上都长着许多小叶片,跟一般的掌状复叶并不相同。在总叶柄的基部有膨大的构造,叫「叶枕」。在叶柄基部附近有托叶。
含羞草的花相当特殊。它开的紫红色或粉红色花球,实际上并不是一朵花,而是许多的小花所形成的花序。假如小心的把球上的每一个小单位分开,就可以看到每一个小单位都有四裂的花瓣、四根长长的雄蕊和一枚雌蕊,原来那一个个的小单位才是它的一朵花。
含羞草的花儿开过以后,大部分的花都会结成荚果,因此我们所看到含羞草果实也是密集成球状的。每一个荚果有三到四节,表面有毛。荚果成熟后,一节一节掉落,只留下节和节之间所形成的空架子,看来十分有趣。
如果你轻轻地触动它一下,它那片开放着的羽状复叶,立即闭合起来,紧接着整个叶子又垂了下去,显出“害羞”的样子,含羞草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为什么我们故意或不小心碰到含羞草,它就会「低头下垂」呢?
含羞草的这种叶片闭合和叶柄下垂的现象,并不是“害羞”,而是植物受刺激和震动后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感性运动,是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细胞紧张改变的结果。
原来,含羞草的叶子和叶柄具有特殊的结构。在叶柄基部和复叶的小叶基部,都有一个比较膨大的部分,叫做叶枕。叶枕对刺激的反应最为敏感。一旦碰到叶子,刺激立即传到叶柄基部的叶枕,引起两个小叶片闭合起来,触动力大一些,不仅传到小叶的叶枕,而且很快传到叶柄基部的叶枕,整个叶柄就下垂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在叶枕的中心有一个大的维管束,维管束四周充满着具有许多细胞间隙的薄壁组织。当震动传到叶枕时,叶枕的上半部薄壁细胞里的细胞液,被排出到细胞间隙中,使叶枕上半部细胞的膨压降低,而下半部薄壁细胞间隙仍然保持原来的膨压,结果引起小叶片的直立而两个小叶片闭合起来,甚至于整个叶子垂下来。有人做过研究,含羞草在受到刺激后的0.08秒钟内,叶子就会闭合。受刺激后,传导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最高速度每秒钟达10厘米。刺激之后,稍过一段时间,一切又慢慢恢复正常,小叶又展开了,叶柄也竖立起来了。恢复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但是,如果我们继续逗弄,接连不断地刺激它的叶子,它就产生“厌烦”之感,不再发生任何反应。这是因为连续的刺激使得叶枕细胞内的细胞液流失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的缘故。
含羞草的这种特殊的本领,是有它的一定历史根源的。它的老家在热带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常有大风大雨。每当第一滴雨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这是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另外,含羞草的运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卫方式,动物稍一碰它,它就合拢叶子,动物也就不敢再吃它了。
含羞草不是台湾原产的植物,它的老家远在南美洲。在十七世纪时由荷兰人引进台湾,目前在全省各地的空地、河床、荒废地、操场边等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南部尤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