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叶上长了许多白色、颗粒状的虫是什么虫?如何防治?

[field:writer/] 长久鲜花 2025-04-25 10:18 0 0条评论

一、兰花叶上长了许多白色、颗粒状的虫是什么虫?如何防治?

兰花叶片上分布有很多极小的白色颗粒是蚧壳虫,蚧壳虫是兰花中的一种常见害虫,会牢牢附着在兰花的叶片上和兰叶基部的沟槽当中,严重的叶片会长得密密麻麻,吸食兰花叶片中的汁液,会让兰花的叶片倒伏

二、绿萝叶上的白色絮状后长出白色虫子

这种虫子一般是“蚧壳虫”,又名“介壳虫”。介壳虫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

介壳虫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污病。

扩展资料:

防治的方法:

1、加强养护管理

定期施肥,增强树势和树抵抗力;结合养护管理,秋季人工刷洗去除枝干上的越冬若虫。集中焚烧枯死植物,彻底消灭病源,防止传播;加强修剪、通风透光,减少虫害发生。

2、化学防治

根据蚧虫的形态特征,防治蚧虫的首选药剂是具有超强内吸和渗透能力的蚧虫。例如,“必须处理蚧虫”喷洒750~1000倍的液体。蚧虫吸进树液后,吸进有毒的树液,中毒而死,杀虫效果好。

下午使用的药物推荐当温度相对较高(28°c~32°c是必需的,所以温度液体传导快,介壳虫容易中毒,和蜡层变得软在这个温度,这有利于液体渗透到昆虫的身体)。

喷药2次,间隔5~7d。对于难以用液体药物喷洒的高大树木,可通过树干中上部分的小孔注射“树体杀虫剂”。液体通过木质部导管输送至顶部,对年龄大、蜡层厚、难以控制的蚧虫效果明显。操作简单,控制完整。

3、生物防治

针对不同的蚧虫,采用天敌进行防治。

三、花上滋生的一种白色很微小的蛾子叫什么,怎么能去除?

白粉虱

又名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

为害特点:大量的成虫和幼虫密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萎蔫、退绿、黄化甚至枯死,还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的发生,覆盖、污染了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的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约4.9-1.4毫米,淡黄白色或白色,雌雄均有翅,全身披有白色蜡粉,雌虫个体大于雄虫,其产卵器为针状。

生活习性: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天室外不能越冬,华中以南以卵在露地越冬。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均每个产142.5粒。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雄性。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做短距离行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营固着生活,失去了爬行的能力。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

防治技术:白粉虱防治特效药剂24.5%烯啶噻啉--杀虫杀卵、持效期长,生产厂家为山东省淄博优利尔工贸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网有相关报道;啶虫脒,一般含量为3%,生产厂家有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正业飞戈(3%啶虫脒)、金色飞戈(30%啶虫脒)。

发生与为害 白粉虱是七十年代传入的一种害虫,为害葡萄、苹果和柿等果树,还为害西红柿、莴菊等多种蔬菜和泡桐等林木树种。 开始认为此虫只能在温室内繁殖为害,但近几年在河北昌黎庭院内 已经成为一种大害虫,在室外已经可以自然过冬,成为庭院葡萄、花卉、蔬菜及绿化林木的重要害虫,尤其葡萄和泡桐,发生量很大,为害也很严重。

防治措施

(1)可喷药防治,用药有1000-2000倍 24.5%烯啶噻啉、啶虫脒、噻虫嗪、烯啶虫胺、菊马乳油、氯氰锌乳油、灭扫利、功夫菊酯或天王星等。

(2)在温室内可引入蚜小蜂。

(3)成虫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可用黄色板诱捕成虫并涂以粘虫胶乐死成虫。

四、植物叶子生白色粘虫怎么办不用农药能制吗?

要用药!生了白粉蚧,如果不用药杀虫,植物会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