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江南水乡的文章
1江南水乡
星夜无音
炎炎的夏日凶猛地袭来,空气中笼罩着无边的闷热,我行走在都市的热浪中,被带着温度的风包裹着。马路的两边,空调像一张张怪异生灵的大嘴,吞吐着焦躁、烦闷和抑郁。我促不及防,在这无尽的烈日下、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溃逃。
渴望一些冰凉清澈的感觉,渴望柳荫蔽日的清爽,江南水乡——东方威尼斯朱家角,在一个困乏的下午,接纳了我们。
脚下的青石板路历经了千年的磨砺却依旧坚硬,每一处曾经的尖利现在的圆润都包含了无数历史的厚重,千百年来多少脚步在上面匆匆踏过,那充满江南灵秀之气的女诗人可也曾在这里踯躅独行,低吟浅唱;那才华横溢的申报创始人是否也曾在这里奋笔急书;那窄阁小楼的间隙里是否还有明清商贾云集的繁华?
一切的风云喧闹在历史的长河前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当年的风流才俊早已化成史迹上的一段文字,惟有这低矮的楼阁在轻诉年岁久远的故事。相比之下,那些为了APEC会议而修茸一新的休闲场所倒显得局促和浅薄了。
这样的夏日午后,街巷里难见闲游的人影,少了往日里摩肩接踵的急燥,倒是可以放下一切无关的心情,安然地在这曲曲弯弯的窄巷、碧波荡荡的流水边寻觅一些平日里难得的情绪。
放生桥边,摆放着一个个小盆,一尾尾小虾,一条条小鱼,在里面活蹦乱跳,用一个硬币,便可以使得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生灵回归它们自己的家园。我看着泉儿用稚嫩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它们,抛向粼粼的水中,嘴里虔诚地喃喃:“小鱼、小虾回家吧!”看着他清澈的眼睛蕴涵着无限的渴望,为一些与己无关的美好而幸福着,不禁轻叹,或许许多单纯的快乐只能在懵懂无知的年纪才可以获得,至少此刻,泉儿的那份欣喜和满足是我所羡慕的。
走过长生桥,脚步在祈福的愿望中有些缓慢,比之长生的神话,我更喜欢它高高拱起的桥身,宽宽的阶梯偏让每一个焦急的过桥人不能三步并作两步飞速跨过。或许这放生、长生之意便要让这些过桥人放下红尘的功利追逐吧。在慢慢的一步一移中,我们居然也获得了些许静默的心情,连孩子们也不似刚才那般喧闹,低着头,认认真真地走着脚下的每一级石阶。
这千年水乡,历经久远年代的故事,一处处水边的小门小户无不泛出古旧的气息,黑黑的门洞里,多是一些满头银丝的老人,倚靠在班驳的木头门廊下,嘴里有一下没一下地咀嚼着什么,牵扯起满脸的褶皱,垂暮迷离的眼神仿佛还沉浸在上个世纪的某一段情节里。连带着这幽幽小巷的静寂下午,也传达出历史的气息,青石板路上的铿锵之声,便是敲击在某个年代的回响。
每条街道都临河,条条小河如血脉网布在地面上,成为小镇的身体一部分。我们来到小路尽头河岸边,只见沿岸一字排开停泊着一溜乌蓬船,木船在日晒雨淋中泛出黑红色,和摇橹人的肤色相映衬,给这灵秀的水村抹上了一层强壮的色彩。那些船夫们闲闲地坐在船头,在这个游客寥寥的下午享受着宁静。有几个抽着纸烟,年纪更大的,也有拿着烟管的,惘然间,便是一幅极好的水墨画。
本地的人们过河走桥,游客们坐小船,随着船夫手中的橹前后晃动的叽叽嘎嘎的声响,我们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桥洞间,窄窄的河面,也就两三艘小船船身的距离,两边的垂柳交织出一长片绿荫。悠坐船头,恍若自己便是这水乡的女子,蓝色土布染花的外衫,宽袍大袖,挥洒间一份乡村女子的恣肆张扬着,黑彤色的皮肤泛着阳光的色彩,活灵灵的便是那翠翠的模样。
可是,我终究知道,如果我真的生在这水乡小镇的话,我终不会成为这古老历史的守护者,周围世界的繁华喧嚣会无时无刻地侵扰我那萌动不安的心。这每一处古老的门廊和日益光滑的青石板路圈固住我所有年轻的渴望和欲求,而这里,只属于回忆,许多人,在这里寻找已经快要陨灭的古老文明,在都市追逐的疲惫之后来这里寻找短暂的安闲。
这里,只是一座历史的博物馆,我们在这里寄托一些心情,这里的生活,终只属于门廊下那些布满皱纹的面孔。走出镇门,终于迎面看到几张年轻而富有朝气的脸庞,不由轻轻呼出一口气。
2江南水乡
席地而坐,两手随意一划,
青山拥着抚琴人躲开红尘,
躲开喧杂,开始吟唱。
记忆还旋转在浮躁之中,
潺潺流水已开始清澈的舔舐耳膜。
宁静淡泊,儒雅之至。
飘逸的弹者在水中温柔着灵巧的十指,
七根心弦有节奏地和着绿水歌唱。
唱出一种幽娴的神韵一种恬淡的灵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谓知音,便是两人的心灵相通,
轻轻一点,就会产生美妙的共鸣。
孤傲洒脱,双目微闭。
奏者将听者弥漫在小桥流水的原始画卷里。
怎样的心绪,就会奏响怎样的音。
双脚穿行在秀山丽水之间,
久久不愿上岸。
心灵却穿过时光隧道,
寻访知音的足迹。
鱼需要水, 鸟需要巢, 人需要知音。
知音犹如鹰之两翼,
折断一翅, 鹰将永远不能搏击长空。
知音已去, 心事赋琴, 弦有谁听?
琴碎。音绝。
满腔热血,仰天一喷, 鲜血吮吸着残琴断弦。
千万颗心在颤抖。 乐为知己者奏。
知己已去,留琴何用?
青山依旧,绿水依旧。
千古名曲还会响起。
可是,谁能诠释“知音”二字呢?
图为知己者赏,乐为知己者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