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冬天吃的羊肉一般是绵羊肉还是山羊肉?
平时冬天吃的羊肉一般是绵羊肉还是山羊肉?
火锅用的一般是绵羊,因为脂肪多,容易熟,异味小 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多是绵羊肉,比如炒菜、涮羊肉等等,可最近有很多人询问,饭店里有些用山羊肉做的菜,比如“炖黑山羊肉”、“清炖山羊肉”等,到底和绵羊肉有什么区别? 从口感上说,绵羊肉比山羊肉更好吃,这是由于山羊肉脂肪中含有一种叫4一甲基辛酸的脂肪酸,这种脂肪酸挥发后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膻味。 不过,从营养成分来说,山羊肉并不低于绵羊肉。相比之下,绵羊肉比山羊肉脂肪含量更高,这就是为什么绵羊肉吃起来更加细腻可口的原因。山羊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胆固醇含量比绵羊肉低,因此,可以起到防止血管硬化以及心脏病的作用,特别适合高血脂患者和老人食用。 山羊肉和绵羊肉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中医上认为,山羊肉是凉性的,而绵羊肉是热性的。因此,后者具有补养的作用,适合产妇、病人食用;前者则病人最好少吃,普通人吃了以后也要忌口,最好不要再吃凉性的食物和瓜果等。 买肉时,绵羊肉和山羊肉有以下几个鉴别方法:一是看肌肉。绵羊肉黏手,山羊肉发散,不黏手;二是看肉上的毛形,绵羊肉毛卷曲,山羊肉硬直;三是看肌肉纤维,绵羊肉纤维细短,山羊肉纤维粗长;四是看肋骨,绵羊的肋骨窄而短,山羊的则宽而长。 从吃法上说,山羊肉更适合清炖和烤羊肉串。近年来,由于山羊肉的胆固醇、脂肪含量低,还用它开发出了很多保健食品。
未满1岁的宝宝能吃蜂蜜吗?
一岁以下的宝宝不宜吃蜂蜜
每一位妈妈都盼望自己的宝宝健康成长,所有好吃的都先给宝宝,但是你可知,宝宝的饮食也有禁区。
有时,蜂蜜中会含有肉毒杆菌,可引起婴幼儿中毒症状,小于6个月的婴儿更容易感染此病。中毒症状常发生于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后的8~36小时,症状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减退。虽然婴儿发生肉毒杆菌感染的几率很小,但医生还是建议:在孩子满1岁以前,不要给他吃蜂蜜及其制品。
蜂蜜的食用禁忌:
蜂蜜与豆腐同食会耳聋;
蜂蜜与洋葱同食会伤眼睛;
蜂蜜与韭菜同食会引发心病;
蜂蜜与大米同食会伤胃;
蜂蜜与鲫鱼同食会中毒(要用黑豆和甘草解毒)。
蜂蜜中含有少量的有机酸,当它与豆浆里的蛋白质结合后,会产生变性沉淀,人体是无法吸收的。
浆蜂蜜不宜一起冲食
豆浆蛋白质含量比牛奶还高,而蜂蜜主要含有75%左右葡萄糖和果糖
,还含少量有机酸,两者冲兑时,有机酸与蛋白质结合产生变性沉淀,不能被人体吸收。蜂蜜正确食用法是以40℃~50℃温开水冲服。
蜂蜜不宜开水冲饮
蜂蜜除含65%至80%的葡萄糖及果糖外,还含有丰富的酶、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甜味食品。食用时,最好用不超过60摄氏度的温开水冲服。如用沸味,而且还会破坏营养成分。单维生素C就损失1/5,甚至1/2。
蜂蜜不宜大喝
时下正是各类蜂蜜纷纷上市之时,然而老话传说蜂蜜喝多了会中毒,据此,武汉市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时昭红说,目前还没接诊过蜂蜜中毒的患者,适量应该没事。
专家提示,孕妇不要吃生蜜(即未经炼制的蜂蜜),普通蜂蜜也不宜多吃。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对症医治。
服用蜂蜜每天不应超过10-30克(约1-3汤匙)。只要蜂蜜质量合格,长期服用不会致人中毒。
蜂蜜不要与葱、蒜同吃。虚寒体质的人要用热水冲服,火旺的人则应用冷开水冲兑。腹泻的人不要吃蜂蜜,否则会加重症状。
蜂蜜的不当搭配
◇蜂蜜和豆腐同食会耳聋
◇蜂蜜和洋葱同时伤眼睛
◇蜂蜜和韭菜同食引起心病
◇蜂蜜和大米同食会胃痛
◇蜂蜜和鲫鱼同食会中毒,可用黑豆、甘草解毒
吃蜂蜜要注
蜂蜜是人人皆知的补益佳品,用于年老、体弱、大病后的调理,也用于肺燥、肺阴虚引起的干咳少痰、口干咽燥,以及伤津所致的肠燥便秘。但也时有吃蜂蜜中毒的事件发生,所以食用时一定要当心。
未经炼制或放置过久的蜂蜜不能吃 未经炼制的蜂蜜中有些物质与蜂毒成分相同,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免疫反应。服用长期放置而出现絮状物的枣花蜜也会出现严重的中毒反应。
掺假蜂蜜不能吃 掺假蜂蜜存放时间一久,就会变色,出现沉淀,这样的蜂蜜人吃后会危害健康。
散装蜂蜜不能吃 散装蜂蜜极易受肉毒杆菌污染,若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全的幼儿摄入体内,肉毒杆菌会迅速繁殖并释放大量肉毒毒素,故而婴幼儿不宜食用散装蜂蜜。
秋后生蜂蜜易中毒
食用秋后采制的生蜂蜜(养蜂人在蜂房旁现采现卖的“生蜜”)容易发生蜂蜜中毒。为什么呢?蜂蜜中毒的原因与植物花蜜中所含的毒成分有关。
自然界的植物可分为无毒和有毒两大类:无毒植物的花期较早,多在春天。而有毒植物的花期则较晚,入秋以后,绝大部分无毒植物花期已过,有毒植物则正是开花季节。此时蜜蜂若采集有毒植物的花粉酿成蜜,多会混进有毒物质——生物碱。人们吃了这种含有毒素又未进行加工处理的生蜜,一般会出现这样几种症状:过敏,气喘,皮肤出现斑疹或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也可能造成人的精神烦躁,易怒,还会影响睡眠。
在购买时,需要了解该蜜的产地与采收季节,以免误食中毒。食用时要先熬开成熟蜜,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因胃肠功能较弱,肝脏解毒能力差,更不宜食用秋后生蜂蜜。